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2板块第10题 名篇名句默写 Word版含答案.docVIP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2板块第10题 名篇名句默写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2板块第10题 名篇名句默写 Word版含答案

第10题 名篇名句默写 [来源:学科网] 10.(2015·高考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0.(2014·高考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题目并不是单纯地给出上(下)半句,写另外半句,而是给定语境,确定正确的诗句,相比以往加大了难度。其中(2)“猿猱”“攀援”两词较难写。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0.(2013·高考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解析:本题考查较难记忆的或有易混字和难写字的课外名句和课内重要句子。(1)“灼”字易错。(2)“缦”“抱”易错。(3)“缪”字易错。 答案:(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2015年名句名篇的默写延续2014年的考查形式,以情境默写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名句名篇不能死记硬背,要建立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这种考查形式,有利于将中华文化的传统诗词素养落到实处,让诗词文化的崇高精神在考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名篇名句默写”连续多年做到不超越64篇必背内容,目的在于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引考生中学阶段必须积累考纲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做到会背、会写。但高考命题的侧重点也是十分明显的: 2015课标全国卷Ⅰ:屈原《离骚》、王维《使至塞上》、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14课标全国卷Ⅰ:屈原《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春望》 2013课标全国卷Ⅰ:白居易《观刈麦》、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 2012课标全国卷:《孟子·告子上》、韩愈《师说》、辛弃疾《永遇乐》 2011课标全国卷:《论语·述而》、李白《蜀道难》、欧阳修《醉翁亭记》 2010课标全国卷:《荀子·劝学》、韩愈《杂说(四)》、陆游《游山西村》 2009课标全国卷:诸葛亮《出师表》、刘禹锡《陋室铭》、李煜《虞美人》 2008课标全国卷:《诗经·氓》、李商隐《锦瑟》、杜牧《泊秦淮》、欧阳修《醉翁亭记》 2007课标全国卷:《庄子·逍遥游》、李白《蜀道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来源:学科网ZXXK] 从时代看:先秦共7次,唐宋共20次,其余各1次。[来源:Zxxk.Com] 从作者看:李白3次,苏轼3次,屈原2次,杜甫2次,杜牧2次,欧阳修2次,韩愈2次,其余各1次。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考查的重点和在作家作品中的分布情况。 1.(2015·豫南九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3)孟子在《生于忧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