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葛国顺.3月武汉生物备考研讨
新课标 新理念;一;1.关于“新课改”;2004 新课改在鲁、粤、海、宁 “四省区”开始实验
2005 江苏进入新课改
2006 津、浙、辽、闽、徽 进入新课改 (10省市区)
2007 “4省区”新课标高考;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京、沪、黑、吉、陕、湘 进入新课改
2008 晋、赣、豫、疆 进入新课改 ( 20个省市区)
2009 “10省区”新课标高考
(除湖北、西藏等省区外)所有省市区进入新课改
2010 16个省市区新课标高考;6省市:新课标全国卷
2011 20个省市区新课标高考;10省市:新课标全国卷
2012 全部进入新课改(云、贵、桂、甘、青、藏大纲
卷,其余新课标全国卷)
2013 除广西(大纲卷)外,其余新课标卷Ⅰ、卷Ⅱ ;“新课改”:新在哪;国家制定课程标准
→统编教材
→地方教材
→校本教材
;不仅是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
教学评估和考试模式…
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观
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育教学评估和考试、评价…
——是国家从人才培养到人才选拨的
根本性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思路
改变评价方式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突破点 ;2.关于“新课标”;关于“新课标”;关于“新课标”;关于“新课标”;关于“新课标”;关于“新课标”;关于“新课标”;智力yu能力;二 .关于新课标高考高考天问*;2000 江西、吉林、浙江、江苏“3+X”(文、理综合)
2001 18省市“3+X”;
2003 全国“3+X”
2004“四省区”新课改; “自主”命题:全国12套试题
2005 江苏进入新课改,自主命题、形式多样
2006 津、浙、辽、闽、徽 进入新课改 共10个省市区
2007“4省区”新课标高考;京、沪、黑、吉、陕、 湘
进入新课改 共16个省市区
2008“5省区”新课标高考;晋、赣、豫、疆进入新课改
2009 “10省区”新课标高考,所有省市区进入新课改
2010 16个省市区新课标高考;6省市:新课标全国卷Ⅰ
2011 20个省市区新课标高考;10省市:新课标全国卷
2012 全部进入新课改(云、贵、桂、甘、青、藏大纲卷) ;2013——;高考考试的特点;“高考试题的编制要符合学科的特点,要测量学科方面的知识和学科能力以保证考试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高考考试要反映出考生在学科能力、知识方面的差别,因此试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近年来,尤其是新课标高考命题旗帜鲜明地反对
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大力加强学习潜能和学科
素养的考查,完成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
”的演变,加快了由考查学习结果向考查学习过程
的转型,其命题水平日益提高。
但是,高(初)中教学和备考复习,依旧沿袭
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时间
上拘泥于教科书,把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作为应
对高(中)考的主要手段,只有考试没有评价,高
(初)中教学与高(中)考命题的脱节日益严重。;当前的高考命题改革顺应了高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必然对高考复习乃至高中教学改革起到强有力的反拨作用,引起广大教师对现行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并寻找出路和对策,乃至引发一场真正的教学变革。;2、 命题原则;立足课标方向、确保平稳过渡、指导新课程实施
注重综合、突出能力
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综合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突出对能力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
注重基础性、强调灵活性
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而又不忽视对非主干知识;
重点考查必修、兼顾选修; 题型灵活多变
注重课内,适当延伸到课外
课内、课外结合,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应用
;;识记、了解(Ⅰ);理解、应用(Ⅱ)
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I:对所学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
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