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衣;展厅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传统服饰);清代官服标识;清代普通男装;清代普通女装; 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
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中山装、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清朝旗袍;旗袍的变化趋势:;3.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新中国成立后);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布拉基”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这种款式健康活泼,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拉基。
;60-7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
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
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4.变革年代 无限风光(改革开放后); 据说健美裤(踩蹬裤)唤醒了中国女性的审美和独立意识,它一度泛滥于全国各个层面的女性身上,从学校的小女生到工厂的女工再到街道大妈,几乎人人都有一条这样的裤子。可后来再也没人问津这种裤子。 ; 阶 段;展厅二: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南方饮食;中国 “八大菜系”;西餐;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西餐: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
否合理,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
充分吸收。);新中国成立后粮票、布票和油票
;改革开放以后,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使饮食更加丰富多彩。;1、传统饮食——中餐
南方饮食:米饭、海鲜
北方饮食:面食、肉类;展厅三:洋房里弄——居室建筑的演进; 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四合院(北方);;西方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外向性和开放性;住房拥挤,
家具简陋。;改革开放后人民住房的改善:1995年“安居工程”。;天下第一村中国华西村;三、近现代居室建筑的变化;展厅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四、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四、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男子留辫;辫子与留美幼童
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美幼童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称他们为“猪尾巴”。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幼童们又极喜欢美国的体育运动,而辫子有时会带来很多麻烦。一位美国朋友这样描写道:“这许多孩子们的装饰,除了拖着一根辫子,与我们无异。当他们踢足球的时候,将辫子塞进内衣里,有时候缠在头上,辫子一闪开,对对手的诱惑过大”。有的幼童将辫子盘在头顶,用帽子使劲压住,生怕美国人看见,极个别胆大的幼童索性将辫子剪掉,见中国长官时则用假辫子蒙混过关。但时间久了,难免不露出马脚。谭耀勋、容揆等人就因为剪掉了辫子被开除。他们知道回国后有杀头的危险,就隐藏于美国,拒不回国。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就以留美幼童剪辫为由,诬蔑他们政治上不合格,要求清廷将幼童中途撤回。结果使中国首批留美生的留学活动中途夭折了。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穿越千年香艳的忧伤;迫令放足;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社会生活的;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为时尚;体育锻炼;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婚姻风俗;清末传统婚礼;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现代的结婚照;丧礼的演变;丧礼的演变;树葬;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作为老师我觉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