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免疫应答
第十章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Ir)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性异物进行识别和清除的整个过程,是机体排除异己以保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其类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亦称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是指机体在种系发生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构成机体抵御病原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1. 先天固有,可稳定遗传;
2. 免疫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3. 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免疫记忆性;
4. 固有免疫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可调控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维持及其效应的发挥也必须有固有免疫的协助和参与。 ;一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分
组织屏障:皮肤、粘膜等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γδT细胞、
NK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补体、防御素和溶菌酶等
;
1、皮肤和粘膜屏障
体表皮肤及覆盖于同外界相通腔道(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粘膜构成皮肤粘膜屏障,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天然防线,其主要功能包括:
;
表皮的多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致密,可机械性阻挡外源性致病菌及正常菌群中机会性致病菌的入侵;
真皮组织依靠半通透屏障效应或滤过作用的“真皮-表皮连接”结构,也可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粘膜表面分泌液的冲刷作用、上皮细胞更新迅速等均有助于机械性阻挡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皮肤和粘膜可分泌多种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粘膜分泌的胃酸,唾液,泪液等同共组成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化学屏障。; 正常菌群——微菌落,及其分泌物组成的细菌生物膜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受体发挥屏障或占位性保护作用。
也可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及分泌某些杀菌或抑菌物质阻止病原体在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和生长。;(1)、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共同组成。其结构致密,可阻挡病原体及毒性代谢产物经血液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2)、胎盘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共同组成,能够有效防止母体内的病原体及其毒性代谢产物进入胎儿体内。 ;
(3)、其它屏障
人体的胸腺、睾丸、附睾以及胃粘膜等部位存在屏障结构,如血-胸腺屏障、血-睾屏障。在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机体局部内环境稳定方面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二) 固有免疫细胞
1、巨噬细胞
;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1) 依氧杀菌系统
反应性氧中间物作用(reactive oxygen inermediates,ROI):在吞噬作用激发下,通过呼吸爆发,生成多种具有很强氧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的活性氧物质而杀伤病原体。
反应性氮中间物作用(reactive nitrogen intermediates,RNI):巨噬细胞活化后,通过产生一氧化氮发挥对细菌、某些原虫和肿瘤细胞的杀伤或细胞毒效应。
;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1) 依氧杀菌系统; 2、中性粒细胞
1. 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和明显的吞噬能力。
2. 产生的过氧化氢可与卤化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组成MPO杀菌系统,生成的毒性醛类物质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
3. 专职的吞噬细胞,介导早期炎症反应。当病原体在局部引发感染时,可迅速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特点
1. 无需激活即能够发挥强大的杀菌作用,具有MPO杀菌系统。
2. 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3. 无抗原提呈作用。;1. NK细胞的杀伤机制
;
释放穿孔素/颗粒酶 ;表达FasL;分泌TNF-α; 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三) 固有免疫分子;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
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失控,细菌死亡;
可诱导病原生物产生自溶酶,干扰DNA和蛋白质合成;
通过致炎和趋化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生物的吞噬杀伤作用。
;溶菌酶
来源于吞噬细胞,是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广泛存在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