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震规范修订内容
2010抗震规范修订内容小结
梁兴文教授——2011年3月10日
一、本次修订主要增加章节:
1、建筑性能抗震设计
2、大跨度屋盖结构抗震设计
3、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4、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5、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二、局部条文修订:
1、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值(表5.1.4-1):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对于平时设计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必要做。
2、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相应地,表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征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类场地的周期值相同。(I0类根据地震分组相对I1减小0.05s) 3、4.3.4条调整场地土液化判别的深度范围和判别公式,4.3.11条增补软弱粘性土层的震陷判别方法及相应的处理对策; 4、5.1.2条增加大跨屋盖结构和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增加了地震作用的计算要求,补充了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的原则规定,关于时程分析的选波规则有变化了。 5、5.1.4条:
(1)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值。(以前6度抗震性能化设计都是参考设计,这下有了明确界定) (2)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6、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及阻尼调整系数的公式均有变化。 7、5.2.5条,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01规范只对7-9度有要求。(以前我们用的6度区剪重比有了明确的条文支持了。)另外,以往本层不满足只调整本层,现要求以上各层也要相应调整,分3种情况见新抗规条文说明。 8、5.3.4条,补充完善了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补充了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取值的规定 9、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2)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3)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4)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增大较多。 10、6.1.2条抗震等级,增加了24m作为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但含抗震墙的三种结构形式中H在24~25m范围内的情况没有说明,应属笔误,建议按25米以上考虑 11、6.1.3条第3款修改: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6.1.3条第4款条文说明,明确了乙类建筑按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方法,是按照提高一度查表6.1.2确定抗震等级,按抗震等级采取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01规范条文及说明不够明确,没有说清楚抗震措施是否包括内力调整系数。 12、6.1.4条,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由70mm增大至100mm。 13、6.1.8条,该条针对框剪结构,取消横墙与纵墙宜相连的规定,取消对一二级连梁的要求;增加对楼梯间及抗震墙端柱的要求。 14、6.1.9条
(1)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
(2)框支部分落地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应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也就是不允许一字形剪力墙落地了。各墙段高宽比限值由2改为3。 15、6.1.10条,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不管地下室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当计算嵌固端位于地面以下是,还需向下延伸,但加强部位的高度仍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由墙体总高度的1/8改为1/10。房屋高度≤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16、6.1.14条 (1)6.1.14条第2款,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条文说明对“相关范围”的解释是: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也就是说,地下室顶板再大,你在判断其是否能够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需要计算地下室顶板的侧向刚度时,顶板的计算范围不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础回填方案清华园.doc
- 塞班岛游记.doc
- 增加网站收录必备.doc
- 基槽回填土方案.doc
- 处理中日关系三题.doc
- 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人文历史知识考点(一).doc
- 复习提纲13.doc
- 外协界面划分.doc
- 外电防护设施搭设安全技术交底.doc
- 多功能厅灯光设计说明.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