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第九章 炒 法
目的要求
【掌握】炒法及重点药物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
【了解】炒法的含义。
【熟悉】重点药物的现代研究概况。
概 述6点
一、炒法含义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搅拌,使之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炒法特点:不断翻动,所用辅料为固体辅料,不使用液体辅料。
二、历史沿革
炒法属于火制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炮制方法。 汉代称为“熬”。如《神农本草经》有露蜂房、蛇蜕
“火熬之良”的记载。
唐以后出现了多种炮制规格,如微炒、炒出汗、炒香、炒黄、炒熟、炒焦,及加辅料炒法。如《雷公炮炙论》有斑蝥米炒的记载。
炒法是宋代以后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炮制方法。
现代用炒法炮制的药物有上百种。
三、炒法的分类
四、火力、火候、时间、设备
火力的控制,火候的掌握 保证炒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炒法的关键因素)
(一)火力——所用热源释放热能的大小强弱。 文火——小火、微火、慢火、迟火火力 中火——介于文火与武火之间的火 武火——大火、旺火、强火 文武火——先文后武,或文武交替使用
火 力
古书中:文火:几乎无焰 中火:有焰 武火:全焰
现代:文火:160--170℃
中火:190--200℃ 武火:220--300℃
(二)火候
~ 炒药时锅的预热温度,炒制火力、时间以及药物形、色、气、味、质的变化程度。
王不留行——中火——炒至大部分爆花。
火候的判断
①观颜色(对比看):药物表面、断面及内部的颜色,如焦山楂炒至外焦竭,内黄褐。
注意:将药物放在自然光线下或白盘子内观察。
②嗅气味(闻香气):药物固有气味或辅料的香气,如土炒的有土香气,酒炙的有酒香气。
③听声音(听爆声):药物外皮受热后出现的爆鸣声。
④看形状:膨胀、裂隙、爆开白花等。如王不留行炒至80%爆白花,马钱子烫至内部起小泡。火候到应及时出锅,避免炮炙太过。
(三)时间时间长短:炒炭>炒焦>炒黄。 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米炒>土炒>麦麸炒(四)设备人工炒:锅、铲、刷子、簸箕等。机械炒:平锅式炒药机、滚筒式炒药机、电脑程控炒药机、电热炒药机。
五、操作方法 机器炒;
手工炒:(一)手工炒1.锅的安放平锅:与灶台平行。斜锅:与灶台成30°~45°角,利于搅拌和翻动。
2.手工炒生产流程
热锅(预热炒制容器) 投药:量适中 翻炒:快、勤,规律, “亮锅底”
出锅:迅速、摊开晾凉
(1)热锅
清炒:锅热——投药。
加辅料炒:锅热——投辅料——炒至一定程度(起烟或呈灵活状态)——投药。
容器热后投药——几乎所有炮炙法都应遵循的规则 热锅目的:让药物迅速获得热能,防止药物炒哑或炒成僵子或生熟不均。
(2)投药
锅热到一定程度,投入净制与大小分档的药物(投药量要适中,以能翻炒均匀为度)。
1.感温法:手臂或手心离锅底10cm时感觉热气灼手。2.试投法:少量炒制。
(3)翻炒
投药后及时、迅速、均匀、有规律的翻炒,先慢后快,要亮锅底(次次炒到底,防止底部药物长时间受热而烧焦)。
(4)出锅
炒至规定程度后迅速将药物取出。 “火候到即出锅”
药物出锅后应及时摊开晾凉。
炒焦、炒炭时,锅温较高,某些药物易产生火星,可向锅内喷淋适量清水,灭尽火星,炒干出锅,摊凉。
加辅料炒的出锅后应筛去残留的辅料。
(二)机器炒
1.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的炒制。
2.滚筒式炒药机: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炒制。
3.电脑程控炒药机:质量稳定,炒制时间短。
4.电热炒药机:
六、注意事项
1.充分干燥(避免僵子、炒哑)。2.大小分档(避免受热不均匀)。
3.选择适当的火力。
炒黄:文火(160~170℃) 炒焦:中火(190~200℃) 炒炭:武火(200~300℃)。
4.搅拌均匀,出锅迅速。5.锅要预热。
第一节 清炒法
概 述
(一)定义 清炒法(干炒、单炒、净炒):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
(二)分类:炒黄;炒焦;炒炭
一、炒黄(炒法中最基本的操作)
(一)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色泽加深,或鼓起,或爆裂,并透出香气的方法。
判断:颜色、形状、气味、声音。
(二)目的
1.增强疗效(炒王不留行、炒薏苡仁)。2.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炒苍耳子、炒白果)。
3.缓和或改变药性(炒牛蒡子、炒莱菔子等)。4.矫臭矫味(炒九香虫)
(三)炒黄的操作方法
(四)炒黄程度的判断
1.声音—听爆声:炒制时爆鸣声减弱(种子类药)
2.气味—闻香气:炒制时有香气逸出。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