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贺敬之的诗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贺敬之的诗歌 一、贺敬之的生平及创作道路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1924年生于山东峄(y1)县一个贫农家 庭。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 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第 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5年他和丁毅 执笔集体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女》。这 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 建国后,他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很大 的成就。《回延安》《放声歌唱》 《三门峡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 月》《八一之歌》等都是广有影响、脍 炙人口的名篇。粉碎“四人帮”后曾先后 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 职务。;贺敬之的创作道路分三个阶段: (一)奔赴延安到在鲁艺学习初期 《并没有冬天》(1940-1941) 《乡村之夜》(1941、6) (二)延安整风到建国前夕 歌剧《白毛女》 《朝阳花开》(1942-1949) 色彩鲜明的画面、深情快乐的调子 简练活跃的语言、富有民族的风味;(三)建国以后 1956年 《回延安》 1956年6-8月 《放声歌唱》第一个高峰 1963年 《雷锋之歌》 第二个高峰 1976年10月 《中国的十月》 1977年 《“八·一”之歌》 第三个高峰 《贺敬之诗选》 长篇政治抒情诗 ;抒情短诗:《放歌集》 1、歌颂革命传统,抒发人民之情 《回延安》《西去列车的窗口》 《又回南泥湾》 2、歌颂党、祖国 《东风万里》《十年颂歌》 3、歌颂新一代英雄人物 《向秀丽》《回答今日的世界》 4、对着祖国秀丽山河,抒发豪情壮志 《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二、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当代性 “诗人和战士的统一”是贺敬之坚定 的信念。 无我的境界 贺敬之群体理性的巅峰体验和普遍 的赞誉告知我们,群体性心态的构建 已经宣告完成 ;(二)精巧的构思和鲜明的形象 “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 不同的作品构思不一样 赋予政治以艺术形象 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拟人、借境 让“情”字挤走那些纯客观的、不动 感情的临摹,其意义重大。 ;(三)独???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上的不断 探索 艺术风格: 高亢豪迈、激情奔放 《放声歌唱》《“八·一”之歌》 于总体的统一风格中,呈现多样化的色彩: 《向秀丽》明丽柔美 《回答今日之世界》干脆、犀利,似金戈铁马 《桂林山水歌》明媚甜美,如梦如醉 《三门峡歌》苍劲雄浑,摇人心旗 ;形式上的不断探索: 自由体:《乡村之夜》 歌谣体:《朝阳花开》 信天游/爬山调二行体:《回延安》《又回南泥湾》 乐府歌行体:《三门峡——梳妆台》 ;楼梯式: 《放声歌唱》《十年颂歌》 《雷锋之歌》《“八·一”之歌》(凸凹体) 法国未来诗派 苏联人马雅可夫斯基 特点: 自由而不散漫,整齐而不呆板, 抒情高歌低吟,任意挥洒,叙事如行云 流水,自然畅达,节奏感强,对称美和 建筑美突出。;桂林山水歌 鲜明的民族特色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