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概zhonggao.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各论;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第四章; 神 经 系 统 的 组 成; ;;抗帕金森氏病药,镇痛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抗癫痫, 抗惊厥药;第四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Nervous system;GANGLIA;;中枢神经系统;;一、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和递质;;2、传出神经按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而分为: 胆碱能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 *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运动神经 *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神经 ;植物神经;2、传出神经按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而分为: 多巴胺能神经 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 肾脏血管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胃肠壁神经 肠系膜血管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和递质;贮存部位:囊泡 贮存形式:半数以上以结合型 (Ach+ATP+囊 泡蛋白)贮存于囊泡每一个囊泡内约含1000~50000分子的Ach。;②灭活/消失;;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贮存部位:囊泡 贮存形式:①NA+ATP+嗜铬颗粒蛋白 ②游离形式;后膜;②消失; 摄取2(uptake 2);;第四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类型、分布及生理效应;受体命名 受体分类及分型(掌握) 受体的分布及效应(掌握);1)受体的分类及分型;毒蕈碱(muscarine);;①M受体的分布及效应;⑴胆碱受体分布及效应;中枢(少);Nm受体(N2) 骨骼肌(运动终板) Nn受体(N1):神经节;;⑵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效应;②?受体;⑶注意 在多数器官、组织上均存在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在整体情况下,产生何种效应取决于占优势的支配N或 受体的密度;多巴胺受体 能选择性与多巴胺结合的受体称多巴胺受体(DA受体),有DA1和DA2两种亚型。 DA1受体主要分布于肾血管平滑肌细胞。 DA2受体主要分布于突触前膜和平滑肌效应器细胞上。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促进胃肠运动和分泌、帮助营养物质吸收、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刺激、促进排尿和排便、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液从皮肤和内脏转移到骨骼肌、血糖升高、支气管扩张、瞳孔扩大 。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直接作用于受体 影响递质 ; 激动药( agonist)--针对受体 阻断药(blocker)--针对受体或递质 ;(二) 影响递质;分类;分类; 掌握传出神经受体的分类、受体的分布及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1、胆碱能神经不包括: A、运动神经 B、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全部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D、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少部分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 2、合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始初原料是: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蛋氨酸??? D、赖氨酸 E、丝氨酸 ?;? 3、乙酰胆碱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A、被单胺氧化酶所破坏 B、被磷酸二酯酶破坏 C、被胆碱酯酶破坏 D、被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E、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 4、去甲肾上腺素??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A、被单胺氧化酶所破坏 B、被磷酸二酯酶破坏 C、被胆碱酯酶破坏 D、被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E、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 5、外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主要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 6、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至突触间隙,其作用消失主要原因是: A、单胺氧化酶代谢??? B、肾排出 C、神经末梢再摄取??? D、乙酰胆碱酯酶代谢 E、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代谢 ?;? 7、乙酰胆碱释放至突触间隙,其作用消失主要原因是: A、单胺氧化酶代谢??? B、肾排出 C、 神经末梢再摄取??? D、乙酰胆碱酯酶代谢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