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heredity):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具稳定性。
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
表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
是一种现实存在,是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变异:在一定条件下,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表型饰变:无基因结构改变。
a.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
b.性状变化的幅度小;
c.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
基因型变异:基因结构发生可稳定遗传的改变。
a.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为10-6~10-10);
b.性状变化的幅度大;
c. 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实验证明
(一)转化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实验;(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选用TMV和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RV),分别拆分取得各自的RNA和蛋白质,将两种RNA分别与对方的蛋白质外壳重建形成两种杂合病毒: (1)RNA(TMV)- 蛋白质(HRV)(2)RNA(HRV)- 蛋白质(TMV)。用两种杂合病毒感染寄主:(1)表现TMV的典型症状,并分离到正常TMV粒子;(2)表现HRV的典型症状,并分离到正常HRV粒子。;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中的存在形式;染色体的结构;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在细胞中紧密缠绕成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称为拟核,也称染色体,其上有类组蛋白和少量RNA分子结合。
双向滚环复制方式
病毒和噬菌体
DNA或RNA;(二)核外物质——质粒
(1)质粒的特点
质粒:质粒是微生物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能自主复制,亦能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随染色体复制而复制,此时称为附加体。
具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单拷贝或多拷贝
紧密型质粒:复制受核控制
松弛型质粒:复制不受核控制;可分???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有转移性;(2)常见的质粒类型
致育质粒(F质粒)
与接合有关
带有F质粒的为雄性菌,能长出性菌毛;无F质粒的为雌性菌,无性菌毛
耐药性质粒(R质粒)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
可通过细菌间接合进行传递的称接合性耐药质粒
不能通过接合传递的称非接合性耐药质粒,可通过噬菌体传递,又称r质粒。;细菌素质粒
编码各种细菌产生的细菌素。
Col质粒编码大肠埃希菌产生大肠菌素
代谢质粒
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
沙门菌发酵乳糖的能力通常是由质粒决定的;假单胞菌属中的降解性质粒可为一系列能降解复杂物质的酶编码。例如有分解CAM(樟脑)质粒,XYL(二甲苯)质粒等。;(三)转座因子
转座因子: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转座子(transposon,Tn)
转座噬菌体
;1.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分子量很小(仅0.7~1.4kb),只有引起转座的转座酶基因而不含其它基因,具有反向末端重复序列。已在染色体、F因子等质粒上发现IS序列。
因IS在染色体组上插入的位置和方向的不同,其引起的突变效应也不同。IS被切离时引起的突变可以回复,如果因切离部位有误而带走IS以外的一部分DNA序列,就会在插入部位造成缺失,从而发生新的突变。;2.转座子(transposon,Tn)
转座子又称转位子或易位子。分子量居中(一般为2~25kb)。除了与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外,还含有抗性基因(对抗生素、某些毒物)、乳糖发酵基因等几个至十几个基因。
Tn 有两种类型,即末端为顺向重复的IS,或末端为反向重复的序列。Tn虽能插到受体DNA分子的许多位点上,但并不完全是随机的,某些区域更易插入。;3.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转座噬菌体(Mu噬菌体)即诱变噬菌体,是一种温和噬菌体。含有噬菌体生长繁殖和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其分子量最大(39kb),含有20多个基因,但并没有固定的整合位置。Mu噬菌体引起的转座可以引起插入突变,其中约有2%是营养缺陷型突变。;(4)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插入突变
插入位置出现新的基因
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产生染色体畸变
切离可导致回复突变;三、DNA的复制方式;基因变异的机制;第二节 基因突变及其机制;二、基因突变;(一)基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字水务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docx VIP
- 高中物理力学探究活动设计.doc VIP
- 温州大学432统计学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pdf VIP
- 海底捞绩效考核海底捞绩效考核.doc
- 海南大宗商品交易所.pptx VIP
- 2020年温州大学考研真题432统计学(2020年) .pdf VIP
- 石河子大学2023-2024学年第1学期《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标准答案.docx
- 2025届全国各地高三模拟试题分类精编0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pdf VIP
- 储能系统并网发电启动试运行方案.pdf VIP
- 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报告:社会减糖大势所趋,明星产品呼之欲出-241114-东北证券-56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