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大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资料

; 一、定性分析 二、纯度检查和杂质限量测定 三、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四、同时测定多组分的定量方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五、结构分析 六、比色法;一、定性分析; 方法: 对比法 将样品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与标准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比较,或与文献所载的紫外-可见标准图谱核对。 如果两者完全相同,则可能是同一种化合物; 如果两者有明显差别,则肯定不是同一种化合物;续前;续前;续前;局限性: 紫外吸收光谱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宽吸收带,曲线的形状变化不多;不相同的化合物可以有很类似的甚至雷同的吸收光谱。 ?得到相同的吸收光谱时,应考虑到并非同一物质的可能性;而在两种纯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有明显差异时,却可以肯定两物不是同一物质。;二、纯度检查和杂质限量测定;2.杂质的限量检查;例:肾上腺素中微量杂质——肾上腺酮含量计算 用0.05mol/L的HCL配制成2mg/mL的溶液,λ 310nm下测定。规定 A310≤0.05 即符合要求的杂质限量≤0.06%;三、单组分的定量方法;(一)吸收系数法(绝对法);例:维生素B12 的水溶液在361nm处的百分吸光系数为207,用1cm比色池测得某维生素B12溶液的吸光度是0.414,求该溶液的浓度(书P201例1);练习;(二)标准曲线法;续前;示例;(三)对照法;续前;例: 维生素B12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B12注射液2.5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另配制对照液,精密称定对照品25.00mg,加水稀释至1000mL。在361nm处,用1cm吸收池,分别测定A为0.508和0.518,求B12注射液注射液的浓度以及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该B12注射液的标示量为100μg / mL);四、多组分样品的定量方法 —— 计算分光光度法;续前;续前;续前;(1)解线性方程组法;;(2)等吸收双波长法;步骤: ;消去b的影响测a ;(3)系数倍率法;系数倍率法;续前;系数倍率法;(4)三波长法;(5) 导数光谱法; 如图: 表示了近似高斯曲线的单一吸收曲线和它的一至四阶导数曲线。 导数光谱特别使用于痕量分析,重叠光谱的分离,吸收背景的消除,以及浑浊液、乳浊物的研究及鉴别。;(A)导数光谱的波型和特点;?零阶光谱上的拐点,在奇数阶导数中产生极值,在偶数阶导数中为零。 对肩峰的鉴别和分离。 ?随着导数阶数增加,极值数目增加(极值数=导数阶数+1)。谱带宽度变小,分辨能力增高 可分离和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叠的谱带。 在吸收光谱曲线上很微弱而不易辨别的特征, 在导数光谱上有明显的表现。 (突出矛盾);10ppm苯的乙醇液;(B)导数光谱的定量原理;(C)导数光谱法对干扰吸收的消除;(D )导数光谱法定量数据的测量;导数峰高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有三,如下图: 正切法:相邻峰(极大或极小)切线中点至相邻峰切线(极小或极大)的距离d; 峰谷法:两相邻峰值(极大或极小)间的距离p1或p2; 峰零法:极值峰至零线间的距离。;例:四阶导数法测定新康泰克胶囊中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定量分析方法总结;五、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分析;(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 饱和碳氢化合物;2. 含孤立助色团和生色团的饱和有机化合物;(2)孤立生色团化合物 n???、n???、???? n???, 190nm 三个吸收峰 ???? ,160~180nm n???, 275~295nm 孤立生色团: , , , , , , , P209表10-6一些孤立生色团的最大吸收峰;3. 共轭烯烃;4. ?、?不饱和酮、醛、酸和酯;5. 芳香族化合物;(1)苯和取代苯;助色团取代;生色团取代;(2)芳杂环化合物;(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1. 从吸收光谱中初步推断官能团; 3. 化合物骨架的推定;六、光电比色法;(一)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络合反应;成盐反应 ;3. 显色剂;三苯甲烷类: 三苯甲烷酸性染料 铬天菁S ;4. 影响因素;b 显色剂的用量;e 溶剂;5. 反应条件的控制;(二) 测定方法;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