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揭秘“天宫一号”
[标签:标题]
2016
PAGE9 / NUMPAGES9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揭秘“天宫一号”
等待不只是中国航天人。
9月19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所搭载的“中星IA”送入预定轨道,走出了一个月前发射失利的阴影。备受外界瞩目的“天宫一号”,终于开始最后的升空倒计时。
“天宫一号”早在6月底就已完成总装,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始各项测试工作;用于发射的“长征2F”运载火箭也_于7月23日上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眼看各项工作准备就绪,8月18日,长征火箭因自身故障未能将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原定发射计划被迫推迟。
按中国载人航天发射窗口时间推算,“天宫一号”的最佳发射窗口期应该是9月27-30日之间。不过,负责载人航天工程的解放军总装备部表示,具体时间将以官方公布为准。中国重大工程项目要求“万无一失”,只有达到这一要求,中国官方才会公布准确的发射日期。
长征火箭走出失利阴影
“长征2F”载人火箭是中国目前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的火箭。其可靠性指标为0.97,即发射100次,失败不能超过3次。而在3次失败发射中,为确保航天员安全,又要求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即如果发射失败,危及航天员安全的事故概率要小于0.003。
航天专家透露,在完全串联系统中,若火箭零部件的可靠性为0.99999,即10万个零件中有故障的不多于1个,组装火箭的可靠性也只有0.37,也就是发射3枚火箭就有可能失败1枚。而要使火箭的可靠性达到0.9999,就要求零件的可靠性达到0地就是说,1亿个零件中,不可靠的都不能多于1个。
为实现高可靠性,“长征2F”火箭从工程立项到1999年首飞,用时7年。从1999年11月20日的“神舟一号”至2008年9月5日的“神舟七号”,“长征2F”七次发射,无一失利,成功率100%。
“天宫一号”是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实验版。“天宫一号”作为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后,在为期两年的设计寿命内,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将陆续升空,与之对接,因而对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精确度,要求更高。
有关专家表示,“神舟七号”之前,火箭发射失败顶多就是一次任务的失败,而从“天宫一号”到“神舟十号”,火箭一次发射失败将意味着整个工程的失败。
因此之故,8月18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时失利,“天宫一号”推迟了原定发射计划。
“长征二号丙”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家族的大梁,“长征2E”、“长征2F”及改型火箭系列均由此衍生,若搞不清楚其中的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反应。
9月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外公布,“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系因火箭飞行不稳造成。火箭专家透露,原因是“游动发动机和伺服机构”连接部位存在着不可靠因素。
两周后,“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成功将“中星1A”送入预定轨道。外媒报道,此举显示火箭故障已经排除,从而为”天宫一号”的发射铺平了道路。
截至本刊记者发稿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对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全面进行了检修检测和质量评审,各系统均已完成最后准备工作,发射场系统处在待发状态。这意味着“天宫一号”再次提上发射日程,进人升空倒计时,
破解对接难题
“天宫一号”自重8吨多,包括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舱――实验舱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装有发动机、电源系统等,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提供动力。
“跟杨利伟乘坐的‘神五’比,‘天宫一号’的舱内环境要舒服多了。”中国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副总指挥叶勋描述说,宇航员从飞船上进入“天宫一号”,感觉就像下了小汽车,来到一个精致小巧的单身“公寓”――这个“公寓”是个圆柱体,直径大约3.35米,长4米,差不多有15立方米。
“天宫一号”从2006年开始研制,通过大量计算、仿真和地面各种试验的验证,全力做到可靠和安全,就连空间碎片可能发生的撞击都做了考虑。中国为此根据已掌握的空间碎片数据,特意设计了一套计算软件,用以规避碎片撞击。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规划,神舟一号至七号,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的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和出舱活动;“天宫一号”和接下来的神舟八号至十_号’将实现第二步的空间对接等主要目标,为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空间交会对接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迄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双子星座8号”飞船与由“阿金纳”火箭末级改装的对接目标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交会对接。1967年10月,苏联“宇宙188号”飞船与“宇宙186号”飞船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无人自动交会对接。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登月舱与指令服务舱实现了首次月球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