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结社与晚明文化生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人结社与晚明文化生态

[标签:标题] 2016 PAGE13 / NUMPAGES13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文人结社与晚明文化生态 一、关于文人结社之风   文人结社之风,兴起于晚明。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士人相会课文,建立文社,是万历末年的新事物。亭林先生关于文社的说明很确切,因为他本人就是文社的一员,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顾炎武“早年入复社”,与昆山同乡归庄齐名,都“耿介不混俗”,所以有“归奇顾怪”的说法。   晚明的文社,与前朝的诗社不一样。诗人结社宋元时代就有,明朝趋于极盛;至于文社,始于天启四年常熟的应社。对晚明文人结社素有研究的谢国桢认为,应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万历末年苏州的拂水山房社。但是嘉靖万历时代的常熟人赵用贤说,早在嘉靖年间常熟就有文人结社的记载。   以上几种说法,时间先后有所出入,大体而言,最早或许可以追溯到嘉靖年间,但是高潮确实是在天启、崇祯年间。所以我们说,文人结社之风,兴起于晚明。   为什么晚明会出现文人结社的风气?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明中叶以来,在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下,文人逐渐形成自觉、自主的思想,追求结社自由、言论自由。正德嘉靖时代的王阳明,提倡“学贵得之心”,主张以自己的心得来判断是非,不必按照孔子或朱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黄宗羲认为,王阳明的思想,经过他的弟子王畿、王艮的发挥而风行天下,到了再传弟子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非名教之所能羁络”,“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王畿最能领悟王阳明思想的真谛,始终坚信“学须自证自悟,不从人脚跟转”,才有出息。如果不能自证自悟,一味追随前贤的脚跟转,人云亦云,重复前贤的语录,或者执着师门权法,不敢超越,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王艮强调“以悟释经”,按照自己的领悟来解释儒家经典。耿定向把他的思想概括为“六经皆注脚”―儒家经典不过是自己思想的注释。顾宪成把王门后学的这种思想,概括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他的本意是批评王门后学的流弊―“孔子大圣一腔苦心,程朱大儒穷年毕力,都付诸东流”。其实“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意义也正在此,挣脱传统思想的枷锁,获得每个人自觉自主的思想。   晚明文人结社,固然与科举考试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员为了考取举人、进士而互相切磋,不少人也陆续中举人、成进士。但是他们目光犀利,看到了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弊端,力图跳出来另辟蹊径。在一起切磋学问的同时,更关注现实的政治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这是晚明文人结社最大的特点。谢国桢甚至认为,晚明文人结社成为一种社会上的政治运动。他在《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说:“结社这件事,本来是明代士大夫以文会友很清雅的故事。他们一方面学习时艺,来揣摩风气;一方面来选择很知己的朋友……所以明季几社的成立,他们只师生通家子弟,在一块结合,外人是不能参加的。后来才门户开放,‘社集之日,动辄千人’。不意一件读书人的雅集,却变成了一种社会上政治的运动。”   二、“济世安邦”的几社   名闻遐迩的松江文人结社―几社,成立于崇祯初年。明末清初,松江人李延?g《南吴旧话录》中专门有一卷介绍著名的文社,除了拂水山房社、几社,还有“十人社”“六人社”“十八子社”,大多活跃于嘉靖、万历之际。几社延续了十人社、六人社、十八子社的传统,与邻近的常熟应社、太仓复社遥相呼应,以文会友,不满足于科举制艺的训练,冲破学问的藩篱,急切地大声发出声音,触及时事,试图纠正时弊。   几社的文集《几社壬申合稿》,汇集了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等十一名成员的文章,谈的是历史,落脚点是当时的朝政利弊。例如夏允彝写的《拟皇明宦官列传论》,重点是在抨击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专政,其后果是:在内分散相权,在外管制将权。他所处的崇祯时代何尝不是如此!李雯写的《朋党论》,现实针对性更加明显。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政,把反对派官员一概扣上“结党营私”的帽子,编造《东林点将录》《东林党人榜》之类黑名单,整肃数以百计的“东林党人”。崇祯初年,皇帝朱由检拨乱反正,清查阉党逆案,但并不彻底,阉党余孽时时刻刻都想翻案。深受皇帝信任的内阁首辅温体仁推行“没有魏忠贤的魏忠贤路线”,起用逆案中人,排挤正人君子,打出的旗号就是反对“朋党”。李雯对于这些事情记忆犹新,于是乎写了《朋党论》。在他看来,既然小人用“朋党”之名来整君子,而皇帝是非不分,一概打击“朋党”,其结果必然是“小人受其福,而君子蒙其祸”。何况当时有人指责几社也是“朋党”,李雯当然要辩个一清二楚。   几社诸君子在历史上留下的最为辉煌的一笔,毫无疑问是崇祯十一年编成的五百卷巨著《皇明经世文编》。由几社的台柱―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主编的这部巨著,震惊文坛,并不是它的资料宏富,而是它的立意高远。在王朝走向末路的危急关头,把本朝两百多年来有识之士的经世致用文章汇编在一起,供当朝执政者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