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表演权的解释问题
[标签:标题]
2016
PAGE15 / NUMPAGES15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机械表演权的解释问题
摘 要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使得对机械表演权内涵的理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其问题实质在于著作权法中的列举式立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此方面概括式立法有其优越性。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确立以概括式立法为核心的立法取向,通过对传播手段的共性提炼和对权利概念的再度梳理,构建边界清晰,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机械表演权体系。
中国论文网 /2/view-7407495.htm
关键词 机械表演权 立法模式 概括式立法 列举式立法
作者简介:郑日晟,中南大学法学院大三在读,研究方向:经济法、知识产权法。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05-290-03
在知识产权的国际统一标准被逐渐建立的当下,技术进步带来的传播方式演进日益成为推动著作权法理论革新的重要因素。“数字革命预示着,它既会给著作权法造成新的紧张,也会带来新的机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世界。”目前的立法模式在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技术挑战尚存在不足之处。关于机械表演权界定的种种问题是体现这一发展趋势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希冀对此问题作出不成熟讨论,以求教众方家。
一、机械表演权的界定问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第十条第款的表述,表演权当指“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 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按照表述,法学界又将表演权进一步划分为“舞台表演权”与“机械表演权”。前者“舞台表演权”规范的是狭义的“表演”,即“根据规定的情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运用声音,表情,动作等创造角色形象,再现作品的活动”对应了“公开表演作品”。而后者”机械表演权”的解释存在诸多分歧。
在现有法条框架内,有如下解释:
解释一:按照法条的文义解释,遵循第十条第款的后半款“以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语义。在该款中,播送“作品的表演”的“各种手段”前未加任何定语,并无传播方式的限制,在也未控制权利客体的范围,这样便可理解为:一切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只要不属于前半款“现场表演”的范畴内,都属于“机械表演”。就本款的内在逻辑而言,这种说法殊无不当。但是若是联系上下款,将机械表演权内涵与其他明文规定的各项权利相对照,“机械表演权”外延已然明显涉及放映权,广播权,网络信息传播权等广义上播放权利的诸多内容,存在定义过广的问题。有学者指出,“这一宽泛定义的法律后果,便是在法律适用和解释上造成表演权与其他权利在控制范围上的交叉重合”。
如放映权和广播权,其特定播送技术手段,当然被包含在“各种手段”之中,是实现第款所言的“播送作品的表演”的一种技术方法;而其所包含的客体解释为“播送作品的表演”中一种特定作品。与上面两项相比,网络信息传播权的规定在信息接受方面,多了“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特性。这似乎意味着本款核心突出信息接受的“非即时性”。但这一差别并不与第款所规定的“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语义冲突。相反,网络平台因共享性更强,也更加接近于“公开”的语义。信息源在网络上传视频供大众观看时,即使观众可以自由选择接受的时间和地方,但这种行为仍然是一种面向网络的公开播送行为。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在播放形式的本征上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基于四项权利的重合情况,有学者使用“公开传播权”的称谓来统括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四项权利,按照如此解释,我们是将表演权视为“公开传播权”,而后文所列举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则视作对表演权中特定情形的“注意规定”,是一种对其技术方法的某种列举。
但如此解释,首先将令《著作权法》整体逻辑出现紊乱。从《著作权法》整体结构出发,《著作权法》第十条将包括表演权之内的十六项权利内容分别列举,并分列款项进行规定,意在表明:全部权利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著作权。而从其他权利的范围来看,各权利相互独立,表明了这一编排规律和立法思路。但是若按上文的解释,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不是独立权利,而只是从不同技术角度对表演权的列举,这三项权利与表演权之间是一种上下位关系,这就破坏了著作权权利内容体系的整体结构,因小失大。
解释二:将《著作权法》第十条第款后半款视作“兜底性条款”,即“机械表演权”应是对于其他“公开传播权”的补充。这样一来,机械表演权可定义为“以不属于法条中所列举的技术手段的其他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也就是说著作权法第十条第款所言的“各种手段”不是指“全部手段”,而是特指法条已明文规定的“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之外的手段,实质上是“其他手段”。
在一些学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整体搬迁大纲讨论稿1.docx
- 文人结社与晚明文化生态.doc
- 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oc
- 文化商人张元济.doc
- 文化建设结硕果 职工之家美名扬.doc
-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doc
- 文化视野中的法治教育定位.doc
- 文化阅读,我的儿童阅读主张.doc
- 文科实习自动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oc
- 斜拉桥后支点挂篮施工技术研究.doc
- 300516_2024_#ESG_久之洋_2024年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3-28.pdf
- 301508_2024_#ESG_中机认检_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4-21.pdf
- 300693_2024_#ESG_盛弘股份_2024年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4-03.pdf
- 300339_2024_#ESG_润和软件_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4-22.pdf
- 300376_2024_#ESG#SD_ST易事特_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_2025-04-29.pdf
- 300834_2024_#ESG_星辉环材_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_2025-04-29.pdf
- 301115_2024_#ESG_联检科技_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_2025-04-29.pdf
- 300308_2024_#ESG_中际旭创_2024年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_2025-04-21.pdf
- 想生科技产品注册公告及所需文件상생기술제품_등록_공고문_및_제출_서류.pdf
- 300760_2024_#SD_迈瑞医疗_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_2025-04-29.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