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和抗生素药物定义、分类、机理研究和发展.ppt

抗生素和抗生素药物定义、分类、机理研究和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1.1 什么是感染;感染:对微生物的炎症反应, 或微生物对正常无菌组织入侵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包括: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像。; 按传统习惯,全身性感染指“弥散性感染”(disseminated infection)  全身性感染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992年) 全身性感染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重要原因。1982至1999年间,北京协和医院ICU收 治3760名危重病患者,其中MODS800余名,由严重感染诱发者占60%。 ;1.1.1 严重感染:临床的重大挑战;1.1.3 严重感染; 1.1.4 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1.2 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的特点 1.化学纯度低——同系物、异构体、降解物; 2.活性组分易发生变异——菌株、发酵条件; 3.稳定性差——活泼基团。;1.3 抗生素药物的分类;;1.3.2 按照抗素谱分类;;作用机制;;*;1.5 细菌的耐药机制;1.5.1 细菌耐药的基因机制;染色体介导的耐药: 一般是由于遗传基因DNA自发变化的结果,具有典型的种属特异性,能够代代相传。细菌的这类耐药性,一般对一种或两种相类似的药物耐药,且比较稳定,耐药性的产生与消失与药物接触无关,在自然界中这类耐药菌占次要地位。;1.转化 主要指耐药菌溶解后释放出的DNA进入敏感菌体内,其耐药基因与敏感菌的同种基因重新组合,使敏感菌成为耐药菌。转化过程常限于革兰氏阴性菌。;3.接合 由接合传递的耐药性也叫感染性耐药,主要是通过耐药菌与敏感菌菌体的直接接触,由耐药菌将耐药因子转移给敏感菌。接合转移不仅可在同种菌之间进行,也可在属间不同种菌之间进行,通过接合方式,一次可完成对多种抗菌药耐药性的转移。这种方式主要出现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特别是在肠道菌中。;1.5.2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β-内酰胺酶 机制: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环的酰胺键断裂而失去抗菌活性。 分类: A组活性部位为丝氨酸残基 B组为金属酶,活性部位为硫巯基 C组水解头孢菌素 D组为邻氨西林酶,水解苯唑西林;*;β-内酰胺酶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细菌只要接触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均可产生相应的酶。编码此酶的基因既可在细菌染色体上,也可位于质粒或转座子上。 应对方法: 1.开发耐β-内酰胺酶的药物 2.与酶抑制剂合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机制:将氯霉素乙酰化,使其不能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基结合而失去抗菌活性。 由细菌质粒或染色体基因编码,能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可分为3类: ①使游离氨基乙酰化的乙酰转移酶 ②使游离羟基磷酸化的磷酸转移酶 ③使游离羟基腺苷化的腺苷转移酶 机制:这些酶通过磷酸化、乙酰化和腺苷酸化等途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修饰,使其不易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从而失去抗菌作用。;1.5.3 细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目前的研究表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为核糖体的50 S亚基,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以及克林霉素的作用靶位为核糖体的30 S亚基,利福霉素类的作用靶位为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哇诺酮类的作用靶位为DNA促旋酶,磺胺类的作用靶位为二氢碟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万古霉素的作用靶位为细胞壁五肽末端的D-丙氨酰-D-丙氨酸末端的游离羧基。这些作用靶位结构的细微变化都有可能产生很高的耐药性。;1.5.4 细菌细胞膜渗透性改变;1.5.5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一般来说,两个外排系统的作用都各不相同,其中特异性外排系统一般只作用于单一的底物(药物),常常是某一类的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而多种药物耐药性外排系统可以作用于多种抗菌药或者一些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复合物。;1.5.6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渗透限制 生物被膜中的大量胞外多糖形成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可阻止或延缓抗生素的渗入,而且被膜中细菌分泌的一些水解酶类浓度较高,可促使进入被膜的抗生素灭活。;1.6 革兰氏染色法 (Gram staining);1.6.1 实验原理;1.6.2 主要操作步骤;涂片: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 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取菌不宜过多,接种环上肉眼可见菌苔痕迹即可; 菌苔在生理盐水中涂片要均匀,局部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初染 将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加量以盖满菌膜为度),染色1min。倾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水迹,再染1-2min,水洗。 脱色 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立即水洗,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