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水的性质与分布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水的性质与分布资料

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1.1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1.水分子的结构 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键角∠HOH=104031’,O-H键长为0.9568埃。因此,水具有极性结构,常以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聚合体形式存在。 ;;水分子结构:极性 共价电子对向氧偏移 水分子的极性形成聚合体 与其他原子因电荷的吸引而相互结合,使水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是一种极性溶剂。;水分子结构:极性 共价电子对向氧偏移 水分子的极性形成聚合体 与其他原子因电荷的吸引而相互结合,使水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是一种极性溶剂。 溶剂:极性与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能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如,食盐是离子化合物,能在水中溶解而不能在乙醇中溶解。;表面张力;;视频:液体的表面张力 /show/g-h1aGea4dDVGBEz.html?st=1_9_5_1nr=1 ;毛细现象:将一根管径很细的管子直插入液体中,由于液体、气体、固体接触面上表面张力和附着力的共同作用,液体会在管内爬升或下降。;毛细现象;补充内容:氢键;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而发生缔合,形成水的团簇结构 (H2O)n。 死水由于氢键而发生缔合,降低活性 ;;氢键的意义;; 2.水的三态及其转化 ;补充:相;注意:①相与相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 ②一个相不一定只是一种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③聚集状态相同也未必是一个相 ④固体物质形成溶液时为一个相 气体:均匀的单相 液体:单相或多相 晶体:结合态单元(组成、结构);二、水的热学性质;三、水温 ;;世界海洋每年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仅不同季节、不同海域有所差异。;b. 海水温度的分布 海水温度水平分布特征: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海水温度垂直分布特征:由表层向下降低,1000m以下保持常年低温状态。;C. 海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C. 海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2、河水温度; 3、湖泊、水库水温 受水气界面上增温与冷却和湖泊内部紊动、对流混合作用影响,使水温分布存在差异。有日、月、年的变化。月平???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我国水温年变幅最大是太湖,达38℃。高山、高原年变幅最小。 4、地下水的水温 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不同,温度变化规律不同。近地表受气温影响;年常温层变化小,<0.1℃;常温层下随着深度增加升高。地下水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受内部热能影响而形成地下热水。地热异常区为地热田。;;四、水的密度; ;五、水色与透明度;2、透明度 透明度是表示各种水体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以透明度板测量。水色和透明度,都反映了水体的光学特性。水面上光线越强,透入越深,透明度就越大;反之则小。水色越高透明度越大,水色越低透明度越小,见表1-7。大西洋的马尾藻海透明度达66.5米。 ;;;;;§1.2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天然水的矿化过程 天然水的分类 水体的化学性质 ;一、天然水的化学成分;二、天然水的矿化过程; 3、氧化作用:围岩的矿物氧化和使水中有机物氧化。 2FeS2+7O2+2H2O=2FeSO4+2H2SO4 12FeSO4+3O2+6H2O=4Fe2(SO4)3+2Fe2O3·3H2O 游离的硫酸进而侵入围岩中的CaCO3。 CaCO3+H2SO4=CaSO4+CO2↑+2H2O 4、还原作用:天然水若与含有机物的围岩(油泥、石油等)接触,或受到过量的有机物污染,碳氢化合物可以使水中的硫酸盐还原。 CH4+CaSO4=CaS+CO2↑+2H2O CaS+CO2+H2O=CaCO3↓+H2S ;5、蒸发浓缩作用:在干旱地区,内陆湖和地下水正在经历盐化作用。蒸发浓缩沉积顺序是Al、Fe、Mn的氢氧化物,Ca、Mg的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Na的硫酸盐,Na、K的氯化物,Ca、Mg的氯化物,最后为硝酸盐。 6、混合作用:雨水渗入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河水注入湖泊或大海,河口段的潮水上溯,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等,都是天然水的混合。 ; ; (1)地表水分类(前苏联)阿列金提出一个简单的水化学分类系统。首先按占优势的阴离子将天然水分为三类:重碳酸盐类(C)、硫酸盐类(S)、氯化物类(Cl)。其次,对每一类天然水按占多数的阳离子分为钙质(Ca)、镁质(Mg)、钠质(Na)三组。然后,在每一组内又按各种离子摩尔的比例关系,分为四个水型: Ⅰ型:[HCO3-]>[Ca2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