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系统及设计思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测系统及设计思路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思路;一、观测系统的概念及类型;二维测线排列中间放炮(1175-25-50-25-1175)观测系统图; ;二、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论证; 地球物理参数;二维地质模型(用克浪软件);A、防止产生数据假频,道距大小应满足:;论证项目;最大炮检距选择:模型模拟结果为4000m以内。;最大炮检距选择: 实际炮记录大于4000m后,受折射波干扰影响较大。;覆盖次数选择;①最大的最小炮检距应约等于最浅目的层埋深; ②满足折射准则(浅层折射面在横向上至少要有三个观测值),可准确地确定表层速度和静校正量,利于静校正的耦合。;接收线距的选择应小于垂直入射时的菲涅尔带半径,以便为实现空间道内插和全三维处理奠定基础; 满足最大最小炮检距需要。接收线距选择应小于190m。 ;观测方向选择;观测方案建议;1.观测系统论证与设计;推荐方案与老方案属性对比之一;观测系统: 32L8S200T400F束状正交观测系统 纵向排列方式: 200道对称激发(3980-20-40-20-3980) 接收道数:200×32=6400 检波线距:160m 道距:40m 炮线距:160m 炮点距:40m 纵向最大炮检距:4140m 最小炮检距:28.284m 最大炮检距:4899.388m 最大非纵距:2620m 最小非纵距:20m 线束宽度:4960m 横向滚动距离:320m(2条检波线) 覆盖次数:25(纵)×16(横)=400次 面元大小: 20m(纵)×20m(横) 横纵比:0.62;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新老地震剖面 ;电脑上安装英汉词典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