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儿童发展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程考核安排; 案例一;;案例二;;案例四 武汉“全陪”老师,三年教室办公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二、本课程的研究内容;三、本课程的历史演进;*;*;*;1862-1915 德国 ;2、中国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人性论与教育的功能 孔子 孟子 荀子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来源于遗传,但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环境使人的习性发生变化。教育对于人是必要的,它具有改变人的性情的功能。;*;孟子——“性善论” 人有善端,顺乎人性发展,可形成合乎教育理想的仁、义、礼、智的行为。 要通过教育发展人的善端--内发论。;*;荀子——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天生性恶,必须由学习来矫正其本来性恶。 教育具有“化性起伪”的功能,借助教育的外铄力量来改变人性—外铄论。;*;(2)道德教育与知识学习(德育与智育) ①道德教育:知、情、意、行四者并重 “未知,焉得仁”(道德认知是先决条件) “仁者不忧”(有道德的人有道德情感) “苟至于仁,无恶也”(道德意志的作用)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道德言行一致);②知识学习:同样知、情、意、行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荀子后来做补充,特别强调“知”之后的“行”;(二)教育科学取向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希望与挫折;实证主义取向促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走向科学化 四项著名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计划 ①儿童阅读心理的研究 ②智力与智力测量的研究 ③天才儿童的研究 ④天性与教养问题的研究 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2、进步教育运动 时间:20世纪初期 发起国家:美国 核心人物:杜威 基本主张:①学校即社会 ②学生中心 ③ “做中学” ④教育本身无目的 “八年研究”计划失败;“八年研究”计划;*;(三)心理科学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偏离正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斯金纳:行为主义 心理学失去人的灵魂之后又失去人的心,最后人的意识也丧失了。 心理学研究演变到既“非人”又“无心”;*;(四)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学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窄化;*;(五)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研究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迈向全人发展的轨道;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1、教育预见 2、高效施教 3、关注心育 4、自身完善;三、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新手教师易存在的三类错误: (1)认为教学就是传递知识。 (2)认为具有某种学科的知识就能教授这门学科。 (3)认为学会教学仅仅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新手水平 高级新手水平 胜任水平 熟练水平 专家水平 专家型教师: 学科知识专长 课堂管理专长 教授专长 诊断专长;(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调查法 (四)测验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测验法;儿童(发展)心理学;;;种;口头调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Good-bye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