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民营报业的艰难发展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私营报业总述 第二节 新记《大公报》 第三节 《良友》及二、三十年代的画报与影刊 第四节 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邹韬奋 第五节 史量才与《申报》 第六节 成舍我与戈公振 ;;报业的三条发展线索; 民间报业的社会背景; 私营报业,相对于国营报业、政党报刊、公众团体办的报刊而言,是指产权归私人所有的那一类报业。从形式上看,有私人独资所办,也有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合办。实际上,在旧中国,私营报业的产权背景极为复杂(不少政党团体和军阀势力向民营报纸投资,给予津贴,或挂着私营的名义出资独办)。(《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民间报业的发展;思 考;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为私营新闻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1927年国民党新政权建立以后,不少地区结束了旧军阀割据的局面,暂时取得了没有战争侵扰的相对稳定的条件,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以民族资本产业最集中、力量最雄厚的上海为例,这个时期各种产业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1927至1931年,年产棉纱、棉布分别增长35%和77%,新办橡胶工厂增加5倍。新开的银行达23家,信托公司10家。市场十分活跃。(上海史)上海的这种情况在天津、青岛以及江浙沿海地区也有明显的表现。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私营新闻事业在资金调度、广告收入、设备更新以及物质添置储备等方面,得到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国民党执政的最初几年,内部极不统一,没能在全国各地很快地建立自己的新闻宣传网络和新闻检查机构,颁布的新闻法规也不严密,对全国的新闻统制不可能一下子很有效。旧军阀的控制刚刚失去,国民党的统制又未有效,这对私营新闻事业的自由发展也提供了有利时机。 ; 国民党政府建立后,于l929年制定了《出版条例原则》和《宣传品审查条例》,允许私人办报,政府不干预民营报馆的事务和营业。 1930年正式颁行《出版法》,拼命维护一党专政,规定一切文章“意图破坏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者”、“意图破坏公共秩序者”和“妨碍善良风俗者”,均不得登载,违反者“处发行人、编辑人、著作人及印刷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罚金。” 鲁迅说:“文禁如毛,缇骑遍地”。; 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抗日救亡的形势推动了私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有一些民营报刊实行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 时人,特别是知识青年办报热情很高。 ;民间报业;《新民报》的创办人是一对报人夫妇陈铭德和邓季惺,于1929年创刊,张友鸾任总编辑;基调 陈铭德、邓季惺的办报方针颇能体现文人报刊的特点,即所谓“中间偏左,遇礁即避”、“不左倾、不右袒”。换言之,就是想走一条“中间路线”,同时又多少带些“左倾”。;徐铸成与《文汇报》; 1927年,还是大学生的徐铸成,经人介绍进入国闻通讯社。因为国闻通讯社隶属于《大公报》,他 也由此进入《大公报》,并成为一大骨干。不料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他和萧乾竟被胡政之解雇。“我骤尝失业之苦,一家六口素无积蓄,赖三个月遣散费艰难度日”(《徐铸成回忆录》); 被解雇后,他参与创办《文汇报》,但因敌伪的压力而停刊。不过这令胡政之重新认识到了他的才能,于是他被请到香港主持港版《大公报》,还恰好赶上了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 陈布雷先生,他也是我国新闻界的前辈,又是张季鸾先生多年的至交。在20年代初,他以“畏垒”的笔名,为上海《商报》写社论;季鸾先生则在《中华新报》主笔政,署名“一苇”,都风靡中外,有“一时瑜亮”之称。布雷先生一再谬奖,谓故友季鸾曾郑重谈及,我与芸生为其得意之传人。布雷先生并力劝我加入国民党,他自己愿破例当介绍人。我婉谢其意,并说参加一政治组织,等于女人决定选择对象,此为终身大事。我对政治素不感兴趣,愿抱独身主义:布雷先生莞尔一笑,不以为忤。;文汇报——抗战时期;文汇报——解放战争时期; 储安平,江苏宜兴人,生于1909年。他是一位典型的自由知识分子,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后来赴英国留学,师从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拉斯基。回国后,他力倡英国式的自由主义传统,并于1946年创办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观察》周刊。;《储安平与〈观察〉》 谢泳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一句话,就是书生论政。他很向往于伦敦的《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言论能影响政府的决策,但他毕竟是个书生,没有看到中国的现实,怎么会允许有一家《泰晤士报》呢? ——冯英子先生·《追寻储安平》 ; 内战决不会永久打下去,现状迟早要改变。比破坏更重要更艰苦的事业还在后面,以周先生这种作风对付未来的局面,中国是付不起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