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考申论之体面劳动教程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申论模拟卷:体面劳动;第一题 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引发了政府和民众的关注。请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会给我国的劳动者带来哪些影响。(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比重继续攀升。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 “劳动力人口的下降,会加剧老龄化的速度,可以说是人口转型的一个拐点,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逐渐收缩的态势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某表示,经历了持续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人口增长的速度放缓,老龄化速度加快。; 张某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为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随着人口红利的变化,就需要调整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创新型。因此,“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任务就非常突出。; 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条件发生了变化。今后更加要通过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口红利拐点将抬高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者工资的上涨将推动价格中枢的上升,劳动力供给充分条件下的低通胀、高增长态势将不可持续。现在一些企业面对招工难,已经采取了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以及加强科技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应对之策,正在走出一条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参考答案 一、积极影响: 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不能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增大,提高了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 2、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参考答案 二、消极影响: 1、劳动人口下降,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者的养老压力随之增大; 2、抬高劳动力供给价格,推动价格中枢上升; 3、劳动者面临就业压力。;第二题 “给定资料3”提到“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幸福感并未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路‘走高’”,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其主要原因。(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第三题 “给定资料8”提出了“体面的劳动”的概念,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农民群体的体面劳动。(20分) 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2、2013年5月13日,某广告公司北京分公司一名年仅24岁的员工在上班期间猝死。仅仅两天后,又一名就职于一家游戏资讯网站的24岁员工在上班途中突发心脏疾病去世。这两起年轻人猝死事件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大家纷纷感叹当下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渴望减压。“压力大”“节奏快”“熬夜”“长期面对电脑”……几乎都市中的职场人群都可以被贴上这些标签,殊不知这些因素很可能会诱发“过劳死”。; 有统计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 在上海职场,一组数据探照出一颗让人忧心的“地雷”。某人力资源公司最新调查显示,尽管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但上海目前有42%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无独有偶,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同一天公布的“上海市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40%的员工对工作表示倦怠。; 调查还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出现焦虑、失眠、记忆力衰退等症状。他们虽然拿着较为丰厚的报酬,但是却因“加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身体健康被严重透支。 调查显示,部分用人单位“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导致用人单位忽视劳动者合法权益,使劳动者长期处于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而对企业用人行为的监管不力,也暴露出我国劳动执法监察的缺位。; 也有部分劳动者,出于对自身的过高要求、对生活水平的过高追求,为了谋求增收、晋升等机会,主动扎进加班的行列,挑战身体极限。 在工业化成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社会,“过劳死”并非为中国所独有的现象。当雇方无意、佣方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时,在很大程度上亟需依赖于政府的重视和干预。如美国将“过劳死”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职工死亡符合这些标准,雇主将承担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