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你见,或者不见,他就在那里
你見,或者不見,他就在那裡 ----------生活,是一種修行。 启嘉春秋 可惜太多的心靈浮躁於外部的利欲,把它錯過了 成见,是一种偏于真实的角度,类于刻舟求剑,荆人袭宋。 偏见,是一种自私的毒药,惑于名诠,自以为是。 仓央嘉措,人们在回顾起这位颇多争议的达赖喇嘛时,更津津乐道于他的爱情逸事,他的《见与不见》也就被当然的当了情诗。 很难想象高寒的青藏会生出这么柔婉空静的心灵。诗人,又一次穿越时空和一时的评价,走到与永恒同在。智者之诗,情者见情,道者见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止矣。 有人说:道是不可论的。我说人在先天与道同化,无名体道而自然。是后天的偏离导致的堕落,积累的业障阻隔了真实,人又惑于低能的感官以讹论讹,穴中猜影。此时论道,犹如观水中月镜里花,故觉者诲人:不至全真不可论道,是有其因也。然人化道自然,兼其三才,此时随心所欲不逾矩,发为语言,导引群生,道亦可论。 一切中有道,道物不二,万物因道而生,凭道而运,至大至小,有法贯通,法布洪微,一切中有,有生于无。故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载籍以来,其论说,常隐而不彰如《皇帝阴符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如《道德经》、《金刚经》《心经》,常平白简直,读之却如饮淳醪,久而弥味,如《论语》《大学》《中庸》,除此还有一种妙丽,那就是如《诗经》之《鹤鸣》,如仓央嘉措之《见与不见》,如泰戈尔之《吉檀迦利》,如歌德之《浮士德》。 如果知道仓央嘉措之《见与不见》原本在说“道”与人,在说“修行”,你会怎么想?是不是霍然而明白? 是的,确实他说得非常明白:生命与道的关系与个体在修行中的自然。这时你可能再联系道家讲“大道自然”,佛家讲“舍尽自得”,大成儒家讲“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嗯,是别有一番味道。(当然,你要硬辨,我也只好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 道,的确不是外于物事的你所想象的。无论你用多少高尚的词语想把他区别开来,隔断开来的不可理喻。 让我们来看: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如果是觉者对人说话如此,的确不仅美,而且是真实。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情的本质,是宇宙法在最低一层的表现。愚者愚形,陋者陋见,智者超然,觉者慈悲。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爱,如果你知道在修行者心里是慈悲而不是欲,那你会怎么想?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聖经》说:神爱世人。于此你永远不须绝望,转身即是光明。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都是一个意思,你得明白。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无名、无相、无我,庄子曰:“是故至人无己,聖人无名,神人无功”。回归与体验,也就是一个自然圆,并且丰满,并且空性自在,是真实矣。 这让我想起泰戈尔的诗集扉叶。他问着: “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 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从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 开起门来四望吧。 从你的群花盛开的园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 在你心的欢乐里,愿你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 道成万物,一切瓦砾堆上有无上胜法。闻到木樨香,沩山曰:吾无隐乎尔。 可惜人固执于人的情感系统,把不发达的器官感触全面依靠,眼耳鼻舌身意派生的色身香味触法,使人惑于表浅了。故道家诲人“无为”,佛家诲人“放下”,大成儒家诲人“朝闻道,夕死可。”耶稣让人“放下你的财产,然后背上你的十字架跟着我。”事隔二千五百年,我还看见当年的聖者微微摇头于人:“道不远人,而人自远道。” 现在?不仅是远道,已然是背道。脱疆的野马般只向泥沙河里栽去。 等到鹅毛都浮不起,才知道以功利为价值之本不断往欲望的深渊里奔是如何的一条不归路。 人听聖者说:死亡也是可以变成一个艺术。 于是我们可以用逻辑垒积出一种轻松与调侃。 但是宇宙的因果律却有其特定的标准。 歌德的《浮士德》、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都是那些真正天真的孩子领受的完整生命智慧在不同的容器中的绽放。 泰戈尔写道: On the day when the lotus bloomed, alas, my mind was straying, and I knew it not. My basket was empty and the flower remained unheeded. “莲花开放的那天,唉,我不自觉地在心魂飘荡。我的花篮空着,花儿我也没有去理睬。” 确实,这怎么行呢?所以他决别了浮华的都市喧嚣,寄心于放下空乏,独与自然空灵一体。他终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