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租庸调制:唐初税收制度 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前提,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因此其特点可归纳为:“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丁则有庸”。 租庸调制的课税对象虽然是田、户、身,但是因为均田制规定“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因此租庸调制的基础却是人丁,体现出人头税性质。 除了租庸调制外,唐代还征收户税和地税,都属于财产税性质。户税是按资产课税,它将每户资产分等,富裕者多缴,贫困者少缴,目的在于调节社会贫富差别过于悬殊现象,抑制地主豪强势力的发展,也起到维护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作用。地税是以设置义仓为名而课征的税,义仓主要是从民间筹集粮食,储粮备荒,专供农民凶年救急之用。 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在此期间,人口激增,户籍增加,耕地扩大,政治稳定,财政充足,唐代进入了全盛时期。 租庸调制之所以能推行,全要靠账籍的整顿。 “每一项制度之推行与继续,也必待有一种与之相当的道德意志与服务忠诚之贯注。” 人事的松懈、豪强的舞弊,都会使得账籍制度的破坏。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激增,而土地面积有限,那么在租庸调的税额不变情况下,农民的受田必定不足,薄赋必然变成重税。 即使没有安史之乱,盛唐社会也已危机四伏了。 6.两税法:中唐五代两宋时期税收制度 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以及人口繁衍,农民受田面积严重缩水,均田制难以推行,租庸调制失去基础,迫使政府实行税制变革。在公元780年,唐德宗接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因其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故称两税法。 杨炎,(公元727-781)中国唐代政治家,理财家。字公南,号小杨山人,天兴(今陕西凤翔)人。历任吏部侍郎﹑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等职。建中二年(781)罢相。 两税法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 课税依据。户不分主客,每户按资产在所在州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行商则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于所在州县纳税;鳏寡孤独者免征。 (2)纳税期限。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 (3)课征方式。原则上户税交钱,地税交实物,但在实际交纳时再按国家规定或折钱折物。 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古代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其意义在于: 把租庸调、户税、地税和一切杂税合并统一征收,使唐朝中期以来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使得人口迁徙变得相对自由; 两税法扩大征税面,它规定贵族、官僚、商人及其庇荫的客户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两税法的实行也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一是放任土地兼并。两税法实行后,政府不再向农民授田,允许民间自由兼并,“所以两税法一行,便把中国古代传统的井田、王田、均田、租庸调,这一贯的平均地权,还受田亩的作法打破。这样一解放,直到清代,都是容许田亩自由买卖,自由兼并。” 二是各地税率不统一。当时杨炎定制,税收依照定制前一年的田租收入为标准而规定以后各地的征收额,这样虽然可以避免每年调查统计垦田数和户口册等麻烦,但是使得各地税负不平均,进而影响各地经济平均发展。 汉唐的财政思想有恰恰相反之势。 汉代自武帝创行盐铁政策,这是节制资本,不让民间过富,而下层贫穷的,政府却并未注意到。纵然汉代田租很轻,但农民并未得到好处。 唐代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用意,在不让民间有穷人,租庸调制的最主要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尤其是侧重在为民制产。至于上层富的,政府并不管。 宋、辽、金时期各朝田赋包括对官田征收的田租和对民田征收的两税。 宋朝建立后,虽然对田赋征收制度有所调整,但是对田赋税率既没有新的规定,也没有将各地参差不等的税率进行统一,各地两税税率差异很大。 由于地主豪强采取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宋朝多次对全国土地进行清理丈量,如北宋神宗时实行方田均税法,南宗高宗时实行经界法,在一定范围内达到了整理田籍,均衡赋税的目的。 差役法为宋朝大害。 在两宋时期,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处于紧运行状态,其原因有多种: 一是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国家财政上生之者寡,食之者众。 二是由于税赋不平均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宋朝财政支出需求很大。 四是国家财政收入落入君主掌握之中。 7.一条鞭法:明朝的赋税改革 元朝及明朝中前期,田赋制度仍旧沿用唐宋以来的两税法。自明至清,国家对于赋役制度,都有一种重要的册籍,名叫黄册和鱼鳞册。黄册是登记户口的,每户名下田亩记载详细,鱼鳞册是登记田亩的。造册制度看起来麻烦,其实在当时,本有限制兼并的意义。 法久弊生,远在嘉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热交换器-工艺设计原理说课.ppt
- 局部血液障碍(检本)余答案.ppt
-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答案.ppt
- 热浸镀锌合金钢板的膜厚说课.ppt
- 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ppt
- 停车场综合解决方案探究.ppt
- 句式的选用和变换答案.ppt
- 句子成分表格答案.ppt
- 热力厂安全观察与沟通分享说课.ppt
-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实用)答案.ppt
- 年加工30000条吨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doc
- 年产10万吨氯化锌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备案.doc
- 年产4000吨湿巾及无纺布日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doc
- 年产5000吨全水溶肥料(粉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doc
- 年产10000台高精密节能型注塑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doc
- 年产20000吨高档针织布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doc
- 年产卡拉胶500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doc
- 年产塑料编织袋、高性能遮阳防尘网、全自动钩边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doc
- 年产值2500万美元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加工制造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立项.doc
- 年产10万件氢燃料电池膜电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