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4, Chapter5 本章主要内容 5.1 陶瓷的种类、性能及制备工艺 5.1.1 陶瓷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陶瓷是泥土与火的艺术,是我国伟大发明之一 我国有多处遗址出土1万年前的陶器 ; 商代前11-17世纪创造了有釉的原始瓷器 ; 东汉25-220年创造了青瓷器与黑瓷器; 唐代618-907年,三彩、白瓷、青瓷、青花在历史上有名; 宋代960-1279年陶瓷遍布全国,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瓷器至今仍享有盛名 ; 18世纪乾隆时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型、装饰、绘画等综合性的工艺品和实用品。获有“白如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 本章小结 1、陶瓷的分类和制作工艺 2、特种陶瓷的定义、分类和性能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 4、氧化物基陶瓷复合材料 5、非氧化物基陶瓷复合材料 表5-6 各种非氧化物陶瓷的特性 J 5.4 碳/碳复合材料(C/C) 碳/碳复合材料(C/C)是由碳纤维及其制品(碳毡、碳布等)增强的碳基复合材料。一般C/C是由碳纤维及其制品作为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或液态树脂、沥青浸渍碳化法获得C/C的基体碳来制备的。CVD法得到基体碳为沉积碳,采用树脂或沥青碳化得到的基体碳分别为树脂碳和沥青碳。 1963年,日本大谷杉郎成功地研制出沥青基碳纤维,使制造高模、高强、低成本的碳纤维等成为可能,极大促进了碳碳复合材料的研制。 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已成功地将碳碳复合材料用于火箭喷管,英国Dunlop公司在1974年成功地将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用于协和号飞机。 七十年代起,碳碳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很大发展,推出了碳纤维多向编织技术,高压液相浸渍工艺及化学气相浸渗法((CVI),并利用这些方法制得了高密度的碳/碳复合材料,为碳l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批量生产和应用开拓了思路。 八十年代以来,碳/复合材料的研究极为活跃,更多国家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在提高性能,快速致密化工艺研究及扩大应用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也从航空航天领域扩展到核能、冶金、医疗、汽车、体育用品等众多部门。 与金属相比重量轻,高温下强度不会降低 高纯度 较低的导热率(耐热钢的1/3) 较小的热膨胀系数 出色的耐热性和抗热冲击阻力 强度重量比大 特长: 碳/碳复合材料的特点 C/C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C/C复合材料目前主要采用气体热解技术、树脂先驱体热 解技术和沥青先驱体热解技术等。 编织技术: 二向 碳布织物 三向 碳布织物 为了获得各向同性的织物结构,对最基本的3D正交结构进行适当的修改可得到四向、五向、七向和十一向增强织物结构。 5D结构----在3D正交结构的基础上沿x、y平面增加两个增强方向,使得其在x—y面内土45°方向上具有新的增强效果。 7D结构----增加对角线增强方向,这样,由三个正交方向和四个对角向组成7D结构。 11D结构----3D正交结构同时增加四个对角线向和四个对角面向将产生一种基本各向同性的11D增强织物结构。 所有这些结构都可以通过选取织物密实效率、密度和增强向的分布进行设计。 编织技术 C/C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多向织物的加工技术: 主要有软编、硬编、软硬混编三种,包括干纱编织、织物穿刺、预浸纤维杆组排,纤维缠绕以及多维整体编织等。 织物结构也可通过无纺方式加工而成,如采用穿刺技术或刚性预浸纤维束组排技术。若不使用机织或其他编织工艺,织物结构的最基本单元是棒状预浸纤维束,这些刚化纤维束由单向纤维或酚醛树脂挤压而成。 针刺C/C预制件成型技术 针刺技术比较古老,人类早期的羊毛制毡就是针刺技术 的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C/C复合材料刚起步时期,预制件就是预氧丝针刺而成的平板毡。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欧洲动力公司(SEP)发明了一种全新概念的针刺C/C预制件技术——Novohex。 Novohex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针刺,它是一种带Z向连续纤维的三维结构预制件。 C/C在军事与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C/C作为耐烧蚀材料用于军事工业的导弹弹头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等。战略弹道导弹的弹头除要满足再入大气层时为音速10~20倍的高速和几十兆帕的局部压力外,还要经受上千度的气动加热,弹头必需进行烧蚀防热处理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而C/C成为最佳材料。另一军事领域的用途是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也是利用了C/C的这些特性。此外,基于同样的原因,在航天领域中采用C/C作为航天飞机的鼻锥、机翼前缘(见图),因为这些部位是航天飞机再入大气层时需要经受近2000℃的高温。 J C/C作为刹车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聚力发展.pptx VIP
- 一种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法.pdf VIP
- 2024-2025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1一年级上册(全册)优秀课件.ppt
- 手术室PDCA——提高急诊手术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善率.pptx VIP
- 宠物行业宠物智能喂食器研发方案.doc VIP
- 老年人徒手肌力评定健康促进课件.pptx VIP
- TPM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课件第七讲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时期).pdf VIP
- 灰库系统钢结构加固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中医馆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