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与现实 (一)新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回顾 1.起步阶段(1949~1957年) 这是我国城市化正常发展的起步时期。城镇人口从1949年的5765万人,增长到1957年的9949万人,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当时世界平均水平为28%,发展中国家为16%)提高到1957年的15.4%。 2.大起大落阶段(1958~1965年) (1)冒进时期(1958-1960年)。这一时期强调赶英超美,致使出现了爆发性的工业化过程和超高速城市化过程。到1960 年,全国城镇人口达1307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19.8%。 (2)滑坡时期(1961-1965)。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出现城市化的大回落。 3.停滞阶段(1966~1978年) 1966~1978年为第三阶段,这是我国城市化长期停滞不前的时期。1966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8%,1978年为17.9 %,13年间,城市化水平仅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 4.恢复与发展阶段(1979年以来) 1980年全国城镇人口为191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4%。1993年为28.14%,到1995年城镇人口又增加到3.66亿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0%;2000年达31% ,2005年为43%,2006年底达到43.9% 。 (二)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1.小城镇论 这种观点认为,大力发展小城镇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才是我国城市化的基本途径。 2.大城市论 这种观点认为,大城市人才、技术、资金集中,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因此,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大城市,才是我国城市化的出路。 3.中等城市论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应该选择发展中等城市,它既可以克服发展大城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城市病,又可以解决小城镇规模效益不足、力量分散的问题。 4.因地制宜论 这种观点认为,应该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全国不必采取同一的城市化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城市化道路。 第十一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由来 1887年,滕尼斯在其所著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把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富有人情味的共同体,他称之为“社区”。 另一种是建立在目的、利益、契约基础上的并保持一定距离的共同体,他称之为“社会”。 2.社区的定义 关于社区的定义,在研究社区问题的社会学家中尚未取得共识。对社区的各种理解和界定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一是功能主义的社区观。认为社区是由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共同体。 二是地域主义的社区观。认为社区是一个在特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共同体。 所谓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3.社区的基本要素 (1)地域要素 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空间中,有着一定的边界。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所处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与范围;人文地理条件则包括了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 (2)人口要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区的主体,没有人口的地域是纯粹的自然界;因此,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区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构成、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 (3)结构要素 结构要素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 (4)文化要素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但人们对社区文化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为社区居民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4.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社区与社会的联系: 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是由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社区组成的;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是宏观社会的微观缩影。 社区与社会的区别: 社区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是直观可感的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有机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人们在各种社会行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合。 5.社区的基本功能 (1)社会服务功能 社区服务是现代社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2)社会化功能 社区是对居民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基本载体。 (3)社会保障功能 社区是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的操作平台,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是现代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趋势。 (4)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