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思想史讲义
目 录
第一讲 导论
学习思想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讲 儒家思想与诸子百家
儒家思想的基本结构
儒家与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
第三讲 汉代到清代的思想史发展
汉代宇宙论儒学不可欲
魏晋玄学非老庄
唐代心性论儒学
宋明理学向清学的转化
第四讲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全球化冲击
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的结构
现代社会在欧洲的建立以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第一讲 导论研究思想史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思想史?
克里伍德三定律
历史是活着的过去;
因为历史是我们心中可重演的过程,所以任何一个历史问题必定有一个与其对应的思想史问题;
历史知识是被浓缩在思想结构之中。
克里伍德第三定律的修订
人是观念的载体
研究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规定的社会行动,这些社会行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
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理解方法
韦伯提出
要求能够“打进去,走出来”,即既能理解又能反思
理念形态,IDEA TYPE
文本分析方法
关键词与数据库方法
第二讲 儒家思想与诸子百家
儒家思想基本结构
儒家思想
《论语》之关键词分析
“仁”
即“道德”;
“知”
即“知道德”、“知善恶”
“君子”
即“有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之三个不变的基本结构
道德是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正当性基础
以家庭为中心的等级制度道德化
道德为终极关怀
道德是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正当性基础
中华文明所特有
延续至今天仍然如此
以家庭为中心的等级制度道德化
以家庭、家族之血缘亲疏关系建立伦常等级制度和秩序
孔子之核心思想
孔子时代并没有推及至君权
延续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打破
道德为终极关怀
什么是终极关怀?
人类超越生死的最根本价值追求
由最根本价值推出其它价值
人类社会存在四种不同的终极关怀
公元前1500-500年,人类历史上出现超越突破
独立的个人走出社会追寻生命的意义
这四种不同的终极关怀成为人类社会主要文明形态
来世
此世
外部力量
自身力量
救赎
求知
道德
解脱
古希腊罗马哲学
中国儒家
犹太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印度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三个阶段
儒家思想与诸子百家的关系
主要的诸子百家学说是围绕着儒家思想的否定或部分否定,批判或部分批判;
没有完成超越突破的思想,或没有围绕在儒家思想周围的学说,则在历史长河中逐步消亡
道家
儒家的全盘否定者
主要观点:
否定任何确定的规则与规范,即否定“礼”
否定任何规范后的价值系统,即否定“善”
否定将意志指向任何对象,即否定“道德是向善的意志”
主张无为、不干预、不参与,成为观赏、逍遥、情意之自我
劳思光称之为“文化否定论”者
法家与墨家
法家
儒家的部分否定
否定儒家价值,否定善,不否定规范
导致君王之意志成为规范背后的价值
劳思光称之为“价值否定论”者
墨家
没有完成超越突破
墨家思想所提倡的价值,只能在社会关系中体现
逐步消亡
第三讲 汉到清的思想史发展
秦到汉转变的思想史分析
秦国统一与灭亡
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中国?
为什么秦王朝迅速灭亡?
秦国必然胜出
战争取决于资源的动员能力;
法家为秦国价值核心,而战国时期,法家的资源动员能力最强;
法家价值指向君王意志,国君具备强大权利
齐民编户,拆散大家庭,组成更多小家庭,获得更多税源与兵源
法家的胜出是必然。
秦国迅速灭亡也是必然
法家没有为政治制度提供正当性;
当价值指向君王意时,君权没有制约,无限扩大,导致君王暴政;
贾谊《过秦论》
秦国的灭亡是必然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儒家
没有政治制度(政治统治)正当性的王朝注定要灭亡;
诸子百家学说中,唯有儒家学说提供了政治制度(政治统治)的正当性。
汉代社会结构与思想
汉代是中国大传统形成的时代
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塑造
家国同构的形成
儒家经典的形成
汉代宇宙论儒学
汉代公羊学(今文经学)
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塑造
汉武帝
选择
影响
影响
汉代家国同构之家
家族成为国的基本组织单位;
家国同构之国
国是家族的集合。
儒家经典的形成
孔子主要论述家内部的伦常次序与等级,而对家外并没有涉及;
由于家国同构的形成与政治统治的需要,重新定义儒家经典,完成由个人修身推及到社会、为王权服务、王权统治的正当性
儒家经典《十三经》的形成
修、齐、治、平
《孝经》
《孝经》产生于汉代,托为孔子所撰。
《大学》
国家
汉代文官制度的形成
皇权位于家国同构体系的最顶端,家族成为家国同构体系的基本单元;
对于数量庞大家族的管理,形成统治代理阶层;
而道德精英具备统治正当性的基础;
举孝廉——选出道德精英,成为中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家国同构体的三个层次
由皇帝及其家族、道德精英和官僚组成统治阶层
由地方性大家族领袖、文化精英和社会名流组成士绅阶层
中国社会动态变化法则与超稳定结构
汉代政治文化与社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