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一节地域分异规律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地理空间 空间视觉 环境视觉 地理学的两只眼睛 地域分异规律 区位理论 区域理论 行为地理理论 地缘理论 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和地球表面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又称空间地理规律。 影响因素 地理纬度 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地表物质组成 和地壳运动 纬度地带性规律 经度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 地带性形成机制 气候的地带性 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带性 人类生物学的地带性 地带性的影响 纬度地带性是指太阳能在纬度间的分布的分异,导致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以及整个自然综合体、环境要素和自然景观沿纬线方向延伸和递变的特征。 地球形状及日地运动位置关系→太阳辐射低纬向而高纬低 太阳高度角与纬度成反比,纬度越高,射线与地面夹角越小,获得的能量越低。 温度、降水变幅在高低纬间具有纬度地带性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是其他要素纬度地带性的基础。 陆地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 海洋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 温度带 + 植被 + 带 自然带的命名: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66°34N 23°26N 0° 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 自然带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亚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多姿多彩的地表面貌 热带雨林 红树林 自然带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油橄榄 油橄榄 无花果 无花果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苔原 自然带 极地冰原带 极地冰原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内陆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1.说出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景观类型。 2.箭头所指示的各是哪一自然带? 3.在各自然带内部是否还存在着差异?举例说明。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试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纬度地带分异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考: 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经线依次向南、向北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它反映的是哪种分异规律? 从大洋表层到200米深度范围内,受纬度地带性的强烈影响。大洋由北至南可以分为七个纬度带:北极带、北温带、北热带、赤道带、南热带、南温带、南极带。北温带见到的动物在南温带也可以见到,这种现象称两极性分布。 海洋的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分异的原因 (基本因素) 自然带南北更替: 又称为从赤道向两极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直接:环境因素——生理和身体特征 间接:食物和食物链 人对自然的适应: 不同种族、民族对同一环境都有相类似的反应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具有自然遗传性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具有补偿性反应 人种是遗传上有共同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例如: 皮肤黑色素大致与阳光强度成正相关。大多数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黑、黄、白三个人种。 人的肤色或动物毛皮色彩与大自然的色调有某些相似处。大自然色调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动物界有类似的色调变化。北极活动的是白熊,温带活动的是黑熊、棕熊。东北虎的个体比华南虎大,色调比华南虎浅。 人的某些体质特征,如体高,随着环境变化,有明显的变异。在一般情况下,肉食为主民族比素食为主民族高大,面食为主民族比米食为主民族高大。在过去100年内,德国人平均体高增加15厘米。再过100年,德国人的平均体高可达2米。在美国的黑人后代,比他们原居地增高快。在中国,由于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别,城市居民增高较快。这些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饮食环境对人体特征有影响。 北方人体型略高,肤色略浅,头型短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