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信息计量学05_第3章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计量学 —— 第三章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 3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 3.1 文献信息老化的基本概念 3.2 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 3.3 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数据 3.4 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 3.5 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3.6文献信息老化规律的应用 3.1文献老化的基本概念 3.1.1 文献老化的概念 3.1.2 “文献老化”与“情报老化” 3.1.3 文献老化的表现形式 “老化” 3.1.1 文献老化的概念(I) (Obsolescence) “逐渐变得过时” (becoming out of date) “某物被使用得越来越少” (Something is less and less used) “文献老化”是什么? “文献的内容逐渐变得过时”? “文献被利用得越来越少”? “文献老化”与“情报老化” “信息爆炸”带来的“情报危机” 3.1.1 文献老化的概念(II) 文献老化(Document Obsolescence): 起源:1944年,[美] C. F. Gosnell,在《大学图书馆中文献老化问题》 一文中正式提出。 定义:科学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苏]米哈依洛夫) 3.1.1 文献老化的概念(III) 要点: “文献老化”必然会导致其被使用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文献使用次数减少却并不一定意味着老化。 “文献老化”是其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的阶段,而不是文献诞生之后被利用的全部过程。 一般而言,“文献老化”是针对某一类文献群体而言的,而不是指某一篇或少量具体文献的“老化” 。 3.1.2 “文献老化”与“情报老化” 概念的比较: 文献老化:科学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苏]米哈依洛夫) 情报老化:情报的有效价值随时间流逝而衰减的现象。( M.B.Line A.Sandison ) 参照系不同: 文献老化:针对情报用户 情报老化:针对情报对象(客观事物) 一般来讲,情报老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文献老化的速度较快。 3.1.3 文献老化的表现形式 文献所包含的信息失效。 不可靠、不准确、错误等 文献被替代。 知识更新、文献再版等 文献中的知识成为常识。 文献的内容不再是研究热点。 实例: “伽利略”与“物体下落速度” 实例: “染色体”与“DNA” 实例: “牛顿的经典定律” 实例: “结核病”与“链霉素” 3.2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 3.2.1 半衰期(Half-Life) 3.2.2 普赖斯指数(Price’s Index) 3.2.3 有益性(Utility) 3.2.1半衰期(Half-Life)(I) 起源:1958年,[英]J. D. Bernal,在《科技情报传递:用户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 定义:某学科已发表的文献中有一半已不再使用的时间。 问题: 文献的“半衰期”并不是常数。 文献的“半衰期” 难以测定。 改进:1960年,[美]R.E.Burton R.W.Kebler,在《一些科技文献的”半衰期“ 》一文中提出。 定义:某学科正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也被称为“中值引文年限” (Median Citation age) 区别:“历时半衰期”与“共时半衰期” 其他改进: 1960年,D.J.Price: 定义:引用某篇论文的所有文献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3.2.1半衰期(Half-Life)(II) 1970年, M.B.Line : “半衰期”是文献老化与增长的综合结果 也被称为“被引用半衰期 (Cited Half-life)”(与“引用半衰期 (Citing Half-life)”相对) 也被称为“论文半衰期” (与“学科半衰期”相对) 意义: 科学文献的“半衰期”反映了科学学科的稳定性。 “半衰期”短,该学科的文献新陈代谢频繁,新文献得到大量应用; “半衰期”长,该学科文献更新缓慢,文献时效性长。 “比较稳定的学科” 比“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的学科”长;“基础理论学科” 比“应用技术学科”长;“历史悠久的学科”要比“新兴学科” 长。 3.2.1半衰期(Half-Life)(III) 不同类型的文献, “半衰期”也不同。 “专著”比 “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长;“经典论著”比“一般论著” 长;“理论型刊物”比“报道型刊物” 长。 3.2.2 普赖斯指数(Price’s Index) (I) 起源:1971年,D.J.Price首次提出。 出发点: “现时有用文献”与“档案性文献”的 数量之比,可以反映文献的老化速度。 现时有用的文献:出版年限小于5年的文献; 档案性文献:出版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