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RNA核苷酸转移酶、连接酶 ATP ADP 目 录 碱基修饰 (2)还原反应 如:U ? DHU (3)核苷内的转位反应 如:U ? ψ (4)脱氨反应 如:A ? I 如:A ? Am (1)甲基化 (1) (1) (3) (2) (4) 目 录 三、rRNA的转录后加工 纵列串联基因:可转录的DNA片段与不能转录的间隔区串联组成的基因。(基因间隔) 高度重复序列:间隔区和可转录区可以重复数百个到数千个以上,每重复一次构成一个重复单位,转录一个rRNA,而且每个重复单位转录的rRNA大小基本一致,45S r RNA。 丰富基因:具有高度重复序列的基因,称之。rDNA,5s rRNA基因,组蛋白基因,免疫球蛋白 rRNA基因(rDNA)的特点: 转录 45S - rRNA 剪接 18S - rRNA 5.8S和28S-rRNA rDNA 内含子 内含子 28S 5.8S 18S 四、核 酶 具有酶促活性的RNA称为核酶。 核酶 ribozyme 四膜虫rRNA内含子的二级结构 四膜虫rRNA的剪接采用自我剪接(核酶)方式。 rRNA前体(35S), 内含子(9S)414核苷酸 5′-端核苷酸序列 pG-OH ppG-OH, pppG-OH U-OH GpU pGpA 第一次转酯反应 第二次转酯反应 UpA GpU 外显子1 内含子 外显子2 G-OH UpU pGpA ④二次转酯反应 twice transesterification I类内含子 目前研究最多的核酶是 小分子RNA核酸内切酶家族: 锤头核酶, 发夹核酶,丁肝病毒等. 底物部分 核酶的结构特点: 通常由60个核苷酸左右组成, 底物部分:含有GU序列 催化部分:锤头结构, 3个茎, 1-3个环 保守序列:13个碱基 人工设计的核酶 黄线表示合成的核酸分子 细线表示天然的核酸分子 X 表示一致性序列 箭头表示切断点 目 录 核酶研究的意义 核酶的发现(Cech和Altman)1989诺贝尔化学奖; 核酶的发现是对传统酶学的挑战; 利用核酶的结构设计合成人工核酶 。 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Symons实验室: 人工合成一个13寡聚核糖核苷酸 一个天然41寡聚核苷酸(类病毒RNA) 在体外实验中可以形成锤头结构 天然的41寡聚核苷酸水解:9,32个核苷酸两片段 已合成切割H-ras肿瘤基因的核酶, 通过电穿孔的方法导入人黑色素瘤细胞, 可以改变肿瘤的表型。 建立切割HIV-1病毒RNA核酶的细胞模型。 * 茎环结构终止转录的机理 使RNA聚合酶变构,转录停顿; 末端polyU 使转录复合物趋于解离,RNA产物释放。 5′pppG 5? 3? 3?5? RNA-pol 二、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 (一)转录起始 转录起始上游区段比原核生物多样化,转录起始时,RNA-pol不直接结合模板的启动子,其起始过程比原核生物复杂。 转录起始点 -25bpTATA盒 CAAT盒 GC盒 增强子 顺式作用元件 cis-acting element : DNA分子上可影响(调控)转录的序列。 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1. 转录起始前的上游区段: AATAAA 切离加尾 转录终止点 修饰点 外显子 翻译起始点 内含子 OCT-1 OCT-1:ATTTGCAT八聚体 2. 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TF 能与顺式作用原件识别、结合,调节真核基因转录的蛋白质,称为转录调节因子,简称转录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 trans-acting factors trans-分子外 顺式作用元件 cis-acting factor cis-分子内 基本转录因子 (TFⅠ,TFⅡ,TFⅢ) 直接或间接参与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的转录因子 特异转录因子: 特异调节各个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决定该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 3. 转录起始前复合物 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 真核生物RNA-pol不与DNA分子直接结合,而需依靠众多的转录因子。 POL-Ⅱ TFⅡF ⅡA ⅡB 由RNA-Pol Ⅱ催化转录的PIC POL-Ⅱ TFⅡF ⅡH ⅡE TBP TAF TFⅡD-ⅡA-ⅡB-DNA复合物 TATA ⅡA ⅡB TBP TAF TATA ⅡH ⅡE CTD- P PIC组装完成,TFⅡH使CTD磷酸化 (二)转录延长 RNA-pol前移,核小体移位和解聚现象。 体外转录实验: 移位 DNA酶水解法, 200 bp及其倍数的电泳区带, 被组蛋白保护。 细胞转录实验:解聚 组蛋白精氨酸乙酰化,降低正电荷。 D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