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假如置身其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3、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资料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下:
1)人口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规模大;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4)城镇人口比重增大。(200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6.09%,比1949年增加了25.4个百分点。)
2. 人口发展目标:
学案:自主学习一、2
1.计划生育政策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需
要更多的
水
粮食
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质等多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
教育
三、协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 控制人口增长。
2. 加大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
千里生态园附近高粱地
吴江:农业生态园不施一丝化肥种出30万公斤水果
1、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事物结构
以禽类、蛋类为主
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 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 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巩固与提高
2、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是调节( ),措施要达到的目的是降低( )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
D
A
2、“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不算多,每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
1、近5年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20亿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兴亡,匹夫有责”;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沙漠和沙漠化”。
拓展题
6.5是世界环境日
2、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以便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关”、“停”、“并”、“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