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产科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输血科 康琼华 2013年7月 目录 一、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 二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症状 三、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诊断 四、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五、新生儿溶血试验相关介绍 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人类已发现有30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 人类大多数基因位点都已被定位于22对常染色体上,血型也是如此,ABO血型在第9对染色体上,Rh血型在第1对染色体上,MN血型受控于第4对染色体。 一、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 一)、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简称HDN)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胎儿从父亲遗传下来的显性抗原,而母亲所缺少此抗原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抗体是IGg性质,此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病。 二)、新生儿溶血病(HDN)分类 在已发现的人类30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不合次之,MN血型不合较少见,其比例见下表所示。 新生儿溶血比例 ABO溶血病 85.3% Rh溶血病 14.6% MN溶血病 0.1% a. 母亲O型,新生儿为A或B型——最多见 b.母A、子B/AB;母B、子A/AB少见 c.如母为“AB”型,婴儿为“A”型或“ B”型则不会发生ABO新生儿溶血病。 1. ABO血型不合发病机制 三)、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机制 ABO溶血病可发生在怀孕第一胎,临床症状轻。 自然界存在A或B血型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 O型母亲在第一次妊娠前,已接受过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血中抗A或抗B (IgG)效价较高。 怀孕第一胎时抗体即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溶血。 血浆及组织中存在的A和B血型物质,部分中和来自母体的抗体。 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位点少,抗原性弱,反应能力差 溶血病发生与否与抗体数量及抗体类型有关 ABO血型不合中约1/5发病 2. RH血型不合发病机制 Rh不合溶血 母亲(Rh-) 母产生抗Rh+ 红细胞抗体(IgG) 再次妊娠 妊娠、输血 红细胞 Rh+ 胎 儿 Rh+ 红细胞破坏 溶血 贫血、黄疸 肝脾肿大 a. Rh血型不合,发病严重,常可致胎儿死于宫内或引起新生儿核黄疸。Rh血型系统在红细胞上有6种抗原;分别为C、c、D、d、E、e,其中以D抗原性最强(d抗原至今还没检测到)。依抗原性强弱排列,依次为D>E>C>c>e。 b. 有时母婴均为Rh(D)阳性,母亲如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E、C等)而胎儿具有这类抗原时,也可产生Rh溶血病,Rh溶血病中以Rh(D)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E)引起溶血病。Rh溶血病一般较少发生在未输过血的母亲的第一次妊娠中。 c. 这是因为Rh抗原仅存在于猿和人的红细胞上,此抗原初次致敏约需0.5~lml血液,胎儿红细胞正常不能通过胎盘,仅在妊娠后期或分娩,胎盘有破损时,绒毛血管内胎儿红细胞才能进入母体,此时胎儿已娩出,所以第一胎常不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d. Rh 溶血病症状随胎次增多而加重,这是由于在首次分娩时有超过0.5~lml胎儿血进入母循环,而第二次致敏仅需0.01~0.1ml胎儿血,刺激机体很快产生大量IgG抗体所致,根据进入量的多少、致敏次数,影响抗体产生效价高低,母亲个体的免疫反应情况,最后引起胎儿溶血的轻重。 案例: 曾检测到一个RH(d)患者怀孕过4次,本次又怀孕,刚来时检测效价是1:64,到妊娠后期抗体效价一路飙升到了1:512,导致溶血病发生以致流产。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一)、水肿 出生时全身水肿,苍白,有胸腹水,胎盘重量与体重比:正常:1 :6 ~ 7,溶血:1 :3~4 二)、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三)、贫血 四)、肝脾肿大 五)、胆红素脑病, 临床分为4期: 1.警告期: 2.痉挛期: 3.恢复期: 4.后遗症期: 1.警告期: 患儿首先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降低等,持续约12~24小时。 2.痉挛期: 患儿很快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