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前回顾: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3、联系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①②③
方法论: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典型例题: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
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②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自觉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否则,不仅影响当前的发展而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
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比如:十年前,异地人们之间进行交往主要是靠彼此通信,而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住宅电话的普及,手机用户的增多,人们之间的联系就显得比原来方便和快捷得多了。特别是近几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可以通过网上发邮件、发贺卡、聊天、娱乐、采购、看病、学习、工作等,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难怪有人惊叹:“地球村”的时代到来了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见引力?”
现象联系
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外部联系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二童子学棋
内部联系
还有:
……
事物的多样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1)原因:
(2)形式:
(3)要求: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时势造英雄。
无风不起浪。
虚心使人进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判断:
4、联系的条件性
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注意:
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
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
当然,条件是可变的,人们可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创造条件。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如何理解联系的有条件性?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因此,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和理解了。
中国与太空
古代
嫦娥奔月
敦煌飞天
梦想
想象的联系
建立起联系
但无人到达太空
(没有条件)
(有一定条件
但无载人航天
技术条件)
新中国
70年的人造卫星;99年到2002年的无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
神六二人多天飞行
(国力强,经
济基础雄厚,
载人航天技术
过硬)
在原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具体性
条件性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什么是联系?
(二)联系的特性(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4.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下列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
A.守株待兔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刻舟求剑
2.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因为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这种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3.下列观点、做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
系原理的有(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