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血管病的痉挛处理进展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康复医学科 李建华
概述
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
中国城乡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年死亡率约60~120/10万,致残率约86.5%
脑梗死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脑出血占20%
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得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10年存活率均有明显提高。
脑血管意外导致偏瘫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特点)
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
反射调节异常
平衡功能异常
姿势、步态异常
精细、协调控制能力减退
肌张力异常 (最常见表现形式:痉挛 )
肌张力异常在很多情况下是上述肢体功能异常的共同病生基础。
痉挛的定义
a moto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velocity-dependent increase in tonic stretch reflexes (muscle tone) with exaggerated tendon jerks, resulting from hyperexcitability of the stretch reflex…
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肌张力)
增高
上肢痉挛的表现
下肢痉挛的表现
痉挛的处理是脑血管意外临床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
疼痛与痉挛
疼痛与痉挛互为因果
痉挛引起疼痛
疼痛刺激引起反应性痉挛
痉挛减少血液循环,代谢产物潴留引起疼痛
肌纤维痛多半是痉挛引起
慢性疼痛多半伴有痉挛
痉 挛 的 评 估
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
等级
标 准
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前1/2ROM中有轻微卡住的感觉,后1/2的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困难
Penn痉挛频率量表
0分
无痉挛
1分
轻度痉挛,可由刺激引起
2分
每小时痉挛出现1次
3分
每小时痉挛出现1次
4分
每小时痉挛出现10次
每天痉挛频率量表
0
无痉挛
1
每天有1次痉挛
2
每天有1-5次痉挛
3
每天有5-9痉挛
4
每天有10次以上痉挛
问题:脑血管意外后痉挛可以预测么?
1 卒中后痉挛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提供我们针对特定患者预防和治疗措施的依据。
2 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有效的预测指标,预测指标的标准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践;
3 神经影像学评估、NIHSS 和 Rankin Scale 评估信息可能对痉挛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4 就目前的临床资料而言:早期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程度越重,肢体发生痉挛的可能性就越大
Wissel, J?rg, et al. Post-stroke Spasticity: Predictors of Early Development and Consideration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PMR?7.1 (2015): 60-67.
Time-course and determinants of spasticity during the first six months following first-ever stroke. J Rehabil Med, 2010,42: 296-301.
脑血管意外后痉挛的处理
不是所有痉挛都必需处理我们需要时刻牢记痉挛处理的目标
Improvements in position: 改善姿势
Mobility:改善运动
Pain:缓解疼痛
Contracture prevention:预防挛缩
Ease of care are possible:便于护理
处理痉挛前,我们需要清楚以下措施是否都已完成:
Assess baseline status评估患者整体状况
Determine specific goals明确处理目标
Patient and family education患者和家属教育
PT and OT role after intervention痉挛处理后的PT/OT治疗计划
肌痉挛的处理顺序
去除诱因、牵伸技术、被动活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夹板支具、理疗(电刺激、振动、反馈)
口服药(肌松剂,如巴氯芬Baclofen,乙哌立松,丹曲林Dantrium等)
神经阻滞(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无水酒精神经干阻滞)
手术切断肌肉,泵或椎管内用药
痉挛的物理治疗
热疗 (热是首选的物理因子)
加热缓解组织粘滞性,增加延展性,利于缓解挛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