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小轿车的气动造型
轿车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4-1 小轿车周围的流场和压强分布
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
a、? 形状变化 引起各部位的流速变化 压强变化 速度增大 压强减小
b、? 边界层问题 分离──旋涡
c、? 各部位的气流相互干扰诱发旋涡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汽车表面出现较为复杂的流场和压强 场如图4-1 图4-2
一、上表面气流
1、??? 头部气流滞止区 速度减小 压强增大 正压区 该区域的大小直接影响压差阻力。
2、??? 发动机罩前上缘的负压区 来不及折转而分离 压力保持分离区边界的压力,速度增大 压强降低。
3、??? 风挡处的气流分离区 由于风挡玻璃的阻碍作用,沿流动方向压强增大速度降低,出现附面层分离的条件。
形成较大的气流分离区,是一正压区。该区域中间大两边小。该区域的大小与风挡玻璃的倾斜角度和横向曲率有关。
4、??? 客舱顶部的负压区 前缘速度增大压强降低,均呈现负压。
5、??? 后体上部 后体的形状不同,流动机制不同。
三种后体的流动机制,如图4-27。
二、 汽车底部的气流
1、?? 汽车底部的气流如图4-3所示
2、?? 汽车附面层 条件底部光滑,观察者随同汽车一同运动,则气流相对汽车运动产生附面层,厚度
───混合距离
3、 次生地面边界层 之后汽车底部的空气被诱导着一起运动,而在近地面处产生和地面的相对速度产生边界层 。
4、次生地面边界层前的涡流区 由于地面的影响轮胎的转动在 之前产生一个旋涡区。
5、 流动特点 后部的涡流区对汽车的阻力和升力有较大的影响,当该区域增大时,壅塞作用增强,
并且向两侧的分流量增大,诱导旋涡增强。
故汽车底部的气流对阻力和升力、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三、汽车周围的涡系
1、?? 涡系的产生
1)????? 以阶梯背为例分析 风挡玻璃前的涡流区中间大两边小;由于风挡玻璃有一定的横向曲率,便于分离区的气流向两侧分流,加之A柱的影响旋涡增强,由侧面上部向后延伸。见图4-15。
2)????? 分流到侧面的气流,由于侧面平整,速度增大压强降低,而底部气流速度降低压强升高,故由底部上卷,上卷气流和侧面气流会合,产生螺旋流,向后延伸。以上两个螺旋流在尾流会合,如图4-4
2、?? 对气动力的影响
1)?? 升力
诱导阻力 如第二章所述
--旋涡强度。
§4-2 小轿车气动阻力的构成
将汽车表面上的压强场和切应力场在汽车表面积分并在汽车运动方向上投影,就可以得到气流作用在汽车上的总阻力。
下面将轿车阻力分为车体阻力、隆起物阻力、内部气流阻力进行讨论。
一、车体阻力
前车体的压差阻力
后车体的压差阻力
上车体的摩擦阻力
下车体的摩擦阻力
(一)前车体的压差阻力
(二)车头0.009+发动机罩0+风挡(-0.035)
=0.055 最小值-0.015
( (三)后车体的压差阻力不同的后车体差别较:
阶梯背0.14 斜背0.07
(四)上车体摩擦阻力0.025
下车体摩擦阻力0.06---0.02
二、隆起物阻力
(一)? 轮子 轮坑 见图4-52
轮子(平均值)前轮0.037+后轮0.018=0.055
轮坑 开口实验值0.035 两者之和0.09-0.07
(二)? 滴水横档阻力0.01—0(取消)
(三)? 后视镜阻力
特点突出在汽车外部,外形好可以
减小阻力,使镜 面不易污染0.01—0.05
(四) 侧窗凹进阻力0.01—0.005
(五)挡泥板阻力 作用:防止尘土飞扬 大小
没有估计
三、内部气流阻力
1、?? 需要冷却的设备:发动机 制动装置 客舱
内的通风
2、?? 进入形式 风扇强制流动
3、?? 产生阻力的原因摩擦、涡流、漏泄等
有利、有弊
4、?? 估算公式
VR-----散热器平均流速
AR-----散热器通道截面积
5、?? 几种进气形式的比较 如图4-6所示
0.01《 《0.06
四、 小轿车的总阻力及其减小潜力
1、?? 减小量的表示方法
设 --现代小轿车各部分的平均阻力系数
--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