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土壤的发生过程
第三章 土壤发生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土壤成土因素学说及其发展现状
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
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掌握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掌握生物、气候、地形、母质因素对土壤形成发
育的影响。
认识时间与土壤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十九世纪后半叶,西欧出现了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和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以J.F.李比希(Liebig)为代表,以纯化学的观点来对待复杂的土壤肥力问题,忽视了植物对土壤养料的积聚和提高肥力的作用。
农业地质土壤学派以德国地质学家F.A.法鲁(Fellow)为代表,混淆了土壤与母质的本质区别,忽视了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883年,俄国著名学者、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土壤发生学派的创始人B.B.道库恰耶夫,发表了著名的《俄国的黑钙土》,指出土壤的形成与环境条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创立了成土因素学说。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土壤是成土因素(soil-forming factor))综合作用的产物
П=f(К, О, Г, Б)
表示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发生关系。式中:П表示土壤;К, О, Г, Б分别表示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因素。。
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代替性。
3.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4. 成土因素也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
(二)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发展现状
1、B.P.威廉斯提出了土壤形成的生物发生学的观点。
2、B.P.威廉斯还提出了土壤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和劳动产物的观点。
3、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于1941年发表《Factors of Soil Formation》,对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公式作了补充、发展。提出
S = f ( Cl, O, R, P, T, … )
式中S代表土壤; Cl代表气候; O代表生物;
R代表地形;P代表母质;T代表时间;点号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对生物因素起主导作用也作了补充,认为生
物因素起主导作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可以
是五大因素中任一因素。
5.柯夫达(B.A.Ковда)提出,除上述成土
因素外,还有深层因素的作用。
6. A.N.Whitead(惠铁海德)提出土壤本身也是
一个成土因素,并对环境发生影响。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
(一)土壤发育与母质(parent material)的关系
母岩:把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块状岩体称为母岩。
母质:把与土壤有直接发生联系的母岩风化物称为母质。
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为土壤发育提供了矿物质,母质的某些性质往往被土壤继承下来。二者之间存在“血缘”关系。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质地粗的母质上形
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粗,质地细的母质形成的土
壤质地也较细。
2.母质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对土壤的形成、性
状和肥力也有显著的影响。
3.母质影响土壤的养分情况。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
(二)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能量源泉。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对土壤形成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图4-1 全球气温时空变化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图4-2 全球降水量时空变化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图4-3 全球降水量与蒸发量时空变化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图4-4 全球土壤-植被景观图
1、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图4-5 不同温度带风化壳分异图式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气候对次生矿物形成的影响
降水量增加,土壤粘粒含量增多;
土温高,岩石矿物风化作用加强。
干冷地区,形成水化云母次生矿物;
温暖湿润、半湿润地区,形成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形成高岭石类次生矿物;
高度湿热区,形成较多的铁、铝氧化物。
第一节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质易于矿质化,不利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