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脂类代谢
(2006-04-23)
李冬民
主要内容
概述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甘油三酯代谢
磷脂的代谢
胆固醇的代谢
血浆脂蛋白代谢
第一节 概述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脂类
脂肪(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TG)
类脂
胆固醇(cholesterol,Ch)
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
磷脂(phospholipid,PL)
糖脂(glycolipid,GL)
甘油磷脂
脂肪: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含量多,
变动大,可变脂(储存脂)。
类脂:主要存在于生物膜中,含量少,
变动小,固定脂(基本脂)。
分布:
共性:不溶或微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脂肪: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中,含量多
约占体重10~20% .
类脂:主要存在于生物膜中,含量少
主要生理功能:
一、 储能和氧化供能
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 (9kcal),
1g糖彻底氧化仅供能16.7kJ (4kcal)。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饱食、少动 脂肪堆积,发胖
三、转变为生物活性物质
花生四烯酸
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胆固醇
类固醇激素、Vit 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四、其他作用
必需脂肪酸 :人体需要但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脂类(TG、Ch、PL等)
微团
胆汁酸盐乳化
胰脂肪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及辅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
混合微团
乳化
一、 脂类的消化
小肠上段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二、 脂类的吸收
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
短链脂酸(2~4C)
中链脂酸(6~10C)
甘油三酯
脂肪酸 + 甘油
门静脉
肠粘膜细胞
胆汁酸盐(乳化)
脂肪酶
血循环
长链脂酸(12~26C)甘油三酯
2-甘油一酯
甘油三酯
淋巴
肠粘膜细胞
乳糜微粒
血循环
甘油一酯途径
载脂蛋白
PL、Ch
第三节 甘油三酯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动员
1.概念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释放入血供全身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脂肪酸
甘油 +脂肪酸
甘油一酯+脂肪酸
脂肪酶
2. 过程:
3. 激素敏感脂肪酶(HSL) :
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其活性受多种激素调节,故称激素敏感脂肪酶。
抗脂解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
(抑制脂肪动员)
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TSH 、
(促进脂肪动员)ACTH
(二)甘油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产生的甘油由血液运输至肝、肾、肠等组织进行代谢。
主要由肝甘油激酶催化分解,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甘油激酶活性低,甘油利用率低。
NAD+
NADH+H+
磷酸甘油脱氢酶
CH2OH
C
CH2O
O
磷酸二羟丙酮
CO2+H2O
糖氧化
糖
糖异生
(三)脂肪酸的β- 氧化
分为三个阶段:活化
进入线粒体
β-氧化
1. 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胞液)
部位:内质网和线粒体外膜
RCOOH
+
CoA—SH
RCO~SCoA
脂酰CoA合成酶
ATP
AMP+PPi
Mg2+
H2O
2Pi
反应不可逆!
脂肪酸
脂酰CoA
脂酰CoA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必须与肉毒碱(carnitine,L-β-羟-γ-三甲氨基丁酸) 结合成脂酰肉毒碱才能进入线粒体基质内。
RCO-SCoA
CoA-SH
肉碱脂酰
转移酶Ⅰ
脂酰肉碱
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反应由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II (CAT-1和CAT-ll)催化:
转位酶
转移酶II
脂酰-CoA CoA
肉碱 脂酰肉碱
FFA ATP CoA 脂酰CoA +AMP + PPi
肉碱 脂酰肉碱
Co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