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食同源—饮之养生 茶说 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神农本草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二、茶的传播 茶的国内传播 从中国来看,西南地区较早,由四川沿交通线河流向江南传播,同时也向淮河流域传播。茶的传播开始很少,后逐渐增加,先在国内,后传国外,发展至今世界五大洲均有种茶。在《史记周本记》中,谈到周武王伐纣时(公元前 1122—1116年),巴蜀等南方小国已将茶叶作为贡品,到了汉宣帝五风年间(公元前59年),据王褒《僮约》载,四川茶叶已初具规模,茶叶已由药用、祭用、食用而成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在秦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各地的货物和经济交流,茶也开始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地传播,使陕西、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依长江的便利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进,再传至南方各省。 江南饮茶始于三国,到晋以后,茶叶的商品化已有相当程度,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为贡品。汉代佛教自西域传人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 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镇神驱睡 因此,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的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茶。我国许多名茶,相当部分都是佛教和道教徒最初种植的,都产于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它对茶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北朝之后,所谓士大夫之流,逃避现实,终日清谈,品茶赋诗,茶叶消费量更大,在江南客来敬茶已成为日常礼节。 唐朝一统天下,修文习武,重视农作,也促进了茶叶的发展,陆羽《茶经》问世,宣传茶的作用,茶的效用扩大,成为百病之药,为人民所喜爱,饮茶之风更加普及民间,自江南传到北方和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的游牧民族,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封建皇朝视茶为重要财源,以茶换马,也促进了茶的发展。据《茶经》记载:唐时,全国已形成八大茶区,北宋 35州产茶,南宋66州产茶,到了清末江南各省已普遍栽茶。建国以来共有18个省(自治区)千余县(市)产茶,面积产量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认识绿茶(不发酵茶)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信阳毛尖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六安瓜片 绿茶 制作方式 1.蒸青绿茶加工工序: 鲜叶→蒸汽杀青→揉捻→烘干→成品 2.炒青绿茶加工工序: 鲜叶→杀青→揉捻(或不揉,在锅中炒)→烘干→成品 3.烘青绿茶加工工序: 鲜叶→杀青→揉捻→烘干(烘笼)→成品 4.晒青绿茶加工工序: 鲜叶→杀青→揉捻→晒干(日光)→成品 红茶 制作方式 1.工夫红茶加工工序: 鲜叶→萎凋(室内加温或日光)→揉捻(揉成条形)→发酵(色由绿变红)→烘干(毛火、足火)→成品 2.小种红茶加工工序: 鲜叶→萎凋(日光)→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成品 3.红碎茶加工工序: 鲜叶→萎凋→揉切(转子机或CTC机切小颗粒)→发酵→烘干→成品 白茶加工工序: 鲜叶→萎凋→干燥→成品 大红袍 铁罗汉 桂花香单丛 通天香单丛 冻顶乌龙 安溪铁观音 铁罗汉 产于武夷山 桂花香单丛产于广东潮安县凤凰镇 通天香单丛 广东潮州市。 冻顶乌龙 产于台湾省冻顶山一带 安溪铁观音 产于福建安溪 认识黑茶及压制茶 1.黑茶加工工序: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成品 2.压制茶加工工序: 称茶→蒸茶(102oC)→装匣→预压→紧压→冷却定型(2-2.5小时)→退匣→干燥→成品 普洱方茶 云南沱茶 饼茶 紧茶 米砖茶 认识花茶 花茶窨制加工工序: 茶坯复火→鲜花维护(摘、筛、拣)→拌和窨花→通花散热→收堆续窨→起花→复火摊凉 (加工工艺窨制是将鲜花和经过精制的茶叶拌和,在静止状态下茶叶缓慢吸收花香,然后筛去花渣?,将茶叶烘干而成。) 茉莉狗牯脑 茉莉双龙银针 桂花茶 桂花龙井茶 金银花茶 古今饮茶习俗 1.药用:《三皇本纪》:神农氏“始尝百叶,始有医药”。神农氏发现茶,作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古人打猎肉食多,从生嚼茶叶到煮食茶叶,古人发现茶叶可助消化, 3.饮用:饮茶汤比饮水解渴,并发现可提神,解乏,故煮成茶汤备饮。 在牧区掺入牛奶共饮, 南方山区用作擂茶、打油茶。 早期的茶汤,既是流质食品,又是解渴的饮料 一、茶叶的成分 (一)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 在茶汤中溶解得较多。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 生素E、维生素K。在茶汤中 的溶解很有限。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通常每百克茶叶中含有100~500毫克维生素C,比柠檬、番茄等含量都要高得多,人体每天只需60毫克维生素C,即每天喝上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