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1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12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十二)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选择题(本题共10题)1.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 B.????? C.????? D. 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3.20世纪初,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大搞尊孔活动,推行复古教育,这说明A.蔡元培的教育观念落后??????? ??????B.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C.教育是袁世凯推行专制的工具之一??? D.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被完全阻挡 4.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6. ①毛泽东 ②胡适 ③邓中夏 ④周恩来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八荣八耻”提出了新时期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下列思想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是???????????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新文化运动?????????????????????? D.三个代表 8.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 9.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0.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是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了什么认识?其依据何在?(分) ? ?(2)材料二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分) ?(3)李鸿章和康有为为什么会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不同的认识?(分) ?(4)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分) ?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海国图志》 材料二?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