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知识要点从绪论到病毒要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 知识要点 2015/11/14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勇2014级生物技术(产业计划) 第一章 绪论 1. 巴斯德的工作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3) 免疫学——预防接种(4)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2. 柯赫的工作 (1)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 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 配制培养基c) 流动蒸汽灭菌 d) 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 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第二章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一、无菌技术 1、微生物常用器具及其灭菌处理:在微生物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用到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接种环(针)。灭菌的方法也有许多。例如高压蒸汽灭菌和高温干热灭菌。 2、接种操作:主要涉及到接种环(针)的无菌操作。 二、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的纯培养 1、涂布平板法 :使用移液枪移取100~200UL的菌液,使其分布在培养基上,后用涂布棒将菌液涂布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无菌水稀释样品——取不同稀释度的样液与50。C的固体培养基混合——倒置培养——挑取菌落——重复——纯种 3、平板划线法:以无菌接种环沾取少量样品,在平板上划线。 4、稀释摇管法: 此法是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如果微生物 暴露于空气中不立即死亡,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制备平板,然后放在封闭的容器中,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对于哪些对氧气敏感的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可采用稀释摇管法。它是稀释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熔化固体培养基并冷却到50。C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此培养基梯度稀释(同稀释平板法似)——迅速摇匀——凝固后在试管中倒一层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的混合无菌液——培养——在琼脂柱中形成菌落——用无菌无氧的空气将琼脂柱吸出——用无菌刀将琼脂柱切成段——观察或移植。 三、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的纯培养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用平板法分离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它们能在固体培养基是很好的生长。但有一些微生物不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如细胞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通常采用的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法是稀释法。原理是: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如果经稀释后的大多数试管中没有微生物生长,那么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到的培养物可能是纯培养物。采用稀释法进行液体分离,必须在同一个稀释度的许多平行试管中,大多数(95%以上)表现为无微生物生长。 四、单孢子分离法: 此法是用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的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主要用具是显微镜、解剖镜或显微操作仪等。一般在专业化较高的实验进行。 五、选择培养基分离: 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配制培养基,那么这种微生物能在此培养基上很好的生长,而其它微生物不能生长或生长受到抑制,这样可将微生物分离出来。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含量低的微生物,如某一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含量仅为102—103则用平板稀释法就难以分离。通常采用选择培养基使之数量得到增加,再用平板稀释法分离。 1、 利用选择培养基直接分离: 主要是根据待分离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富集培养: 原理:是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更容易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富集的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值、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 六、微生物的保藏 1、传代培养保藏 2、冷冻保藏 3、干燥保藏法:砂土管保藏(主要适用于产孢子的微生物、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及以放线菌等为菌种的发酵工厂采用)和冷冻真空包藏(用冰升华的方式除去水分,手段比较温和,细胞受损伤的相对程度较小,存活率及保藏效果都不错,而且经抽真空封闭的菌种安瓦管的保存、邮寄、使用均很方便,使用最普遍、最重要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七、显微镜 1、显微镜的种类(原理见P22) 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2、 显微操作技术 制片、染色、观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