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_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李白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对李白应该不陌生,他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可一言蔽之曰:“奇。”他的身世经历极富传奇性,并存在许多谜,生是谜,死也是谜,经历交游更多谜。如“夜梦太白星而生”、“醉中捉月而亡”、“铁杵成针”、“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等皆是传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 李 白 李 白 李 白 李 白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随父到四川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李 白 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 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可分为五个阶段 从五岁到二十四岁(705—724),是在蜀中读书和任侠时期。 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724—742),是追求功业时期。 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742—744),是供奉翰林时期。 从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744—755),是诗人的漫游时期,也是其思想极为复杂的时期。 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755—762),是报国蒙冤时期。 李白的形象 李白的形象 挥翰如酒,纵饮不羁, 放任自在,笑傲礼法; 天赋仙姿,不同凡俗, 行为特异,超越常规。 “以气夺人”的李白诗 比喻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李白乃是以气夺人。 李白的个性 李白的个性 (1)崇尚自由 (2)兼收并蓄 (3)极度自信 (4)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因为有大格局与大境界,因而有大成就。 李白的才能与理想的错位 (1)李白的才能:艺术家的气质、诗人的妙笔、超乎世事的思维 (2)李白的弱点:思想比较幼稚,对于人际交往不是很在行,行动做事不谨慎,并无治国为政的政治才能。不够冷静。 (3)李白的理想:“管晏”自比,姜太公自比。 (4)李白的错位:没有发挥优长。 学习课文 刬却君山好, 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 醉杀洞庭秋。    翻译课文 最好能铲去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巴陵浩浩荡荡的江水啊,仿佛都变成了美酒,醉杀了整个洞庭湖地区,你看那满山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醉后的容颜吗! 写作背景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记游诗。它由三首五言绝句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是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赶忙返至江夏。李白获得自由以后,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原来他又对朝廷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还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动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他们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写作背景 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因而早就发出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感叹,而今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灭,竟至无路可走,数十年愤懑,便一齐涌上心头。因此当两人碧波泛舟,开怀畅饮之际,举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挡住湘水不能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就好象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于是,发出了“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 讲解课文 他要铲去君山,表面上是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这是抒发他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他多么希望铲除世间的不平,让自己和一切怀才抱艺之士有一条平坦的大道可走啊!然而,这毕竟是浪漫主义的奇思幻想。君山是铲不平的,世路仍然是崎岖难行。 讲解课文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还是尽情地喝酒吧!诗人醉了,从醉眼里看洞庭湖中的碧波,好象洞庭湖水都变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的绯红的醉颜吗?于是又发出了浪漫主义的奇想:“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两句诗,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究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讲解课文 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 讲解课文 李白在江夏时期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内容也是醉后抒愤懑之作。中有句云:“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此诗的“刬却君山好”,用意与彼正同。假若我们一定要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