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提示     本文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约生于金·   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为宋金时代著名医家。当过军   医,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2),曾召补过太医,但不久即辞去。与麻知几、常   仲明等,日游水(许昌北汝河)之上,讲论医理。医术高超,人称“望而尽其工,   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故有“神医”   之称。融贯《难》、《素》之学,其法宗刘河间,合李东垣、朱丹溪而为“金元四大   家”。刘守真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私淑河间学派,但有独创,为攻下派的代   表人物,工于汗吐下三法,多有效验。张氏性格孤傲,当时医学界对扶正驱邪两者的   关系在看法上有分歧,子和所提“驱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及由此而创的攻病三法,   甚为同道排斥,加之汗下吐这一套不符合伺候王公大人的需要,所以很不得意。晚年   尤消极,然临财廉,有医德,甚为人称颂。 课文简析   文章论述了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籍”;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六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七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夫病之一物:疾病这一东西。之:结构助词,表同一关系。“之”的前后两项并非领属关系,而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此“之”为表同一关系的结构助词,可译为“这”,或不译。   揽:全取曰揽,如包揽,兜揽。即“整个儿地”,或“一股脑儿地”。   传:即传经。由一经的病证传变到另一经的病证。即病证流传演变。   自尽:病邪自行消除。   颇:稍微。   已:停止。指病愈。   论:论说。   真气:泛指元气。   胜:强盛;充足。   交弛横骛(wù):指病邪充溢横流,盛实扩散,就像一群野马交错急驰,狂奔乱跑。驰:狂奔。骛:乱跑。   脉脱:脉息微弱将绝。   下虚:下元虚衰。 处之者三:病邪进入的地方有三处。处:居止,引申为“进入”。   或:有时候。   走注:风痹的别称,又名行痹。证见游走性疼痛。《素问?痹论篇》:“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麻痹不仁:肢体麻木,没有知觉。   汗而出之:用发汗法驱除邪气,汗:名词用作状语。   宿食:又称宿滞、食积或伤食。指食物经宿不消,停积胃肠的病证。   涌而出之:吐着使它出去。即用吐法驱除病邪。   寒湿:指湿困脾胃,损伤脾阳的病证。固冷:指真阳不足,阴寒之邪久伏体内的病证。   泄而出之:用泄泻法驱除病邪。   散(sàn):分开、分别,与聚相对,不集中,散在各处。动词作状语,修饰“论”。   流:流散,分别,不固定。作状语,修饰动词“言”。言:论述。   一阶:一途,此即指一种治法。   数篇:指《素问》中的第七十四、七十一、七十、六十八等篇。   各:各篇,指《至真要大论》等数篇。断:判断,断定。   具:写,陈述。   《补论》:《儒门事亲?卷三》中的一篇。   “辛补肝”五句:按中医五行理论,辛味入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因作者认为祛邪即所以扶正,故云。其余“咸补”等仿此。此说与《素问?藏气法时论》等有异。   至其统论诸药:至于其中总括地论述各种药的性效。至:至于,介词。统:总括。   殊不言补:完全不说补法。殊:绝对;完全。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可直接译为“那么”。   若:此。草木:指药物。   口体:复词偏义。义偏在“体”,身体。   德教:道德教化。   兴平:兴盛太平时期。   粱肉而已:吃饭吃肉就行了。粱肉,名词活用为动词,即吃饭吃肉。   过:过失。此指病邪。   世已治:社会已经平安。   刑措:把刑罚搁置起来。措:放置,搁置。   瘵(zhài):病,《诗?大雅?瞻卬》:“士民其瘵”。亦可指肺结核病,如痨瘵。 未由也已:无从治疗了。也已:语气词连用。也:表抒缓语气。已:同:“矣”,了。   各立门墙:各立门户。指医学上的门户之见,即各立派别。   能兼众法:能兼代各种治法。兼:兼代综括。   有揃(jiǎn)有导:揃:用静修的方法养生治病,如气功中的坐功、卧功等。导:导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