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技术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性诊断 即病因\病理诊断 决定病变性质 原 则 1.起病急缓和病程特点— 急性/亚急性/慢性 进行性/阶梯性/周期性 /逐渐好转/缓解复发 /发作性 2.疑为继发神经系统病变 要注意有关的基础疾病 和病因 3.重视选择和参考相关辅 助检查及结果 神经系统疾病性质特点 1.感染性 急性亚急性起病,数日内达高峰,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等感染征象,抗炎治疗有效,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外伤性 有明确外伤史,外伤后即达高峰,但有部分经过一定时间后才发病,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癫痫等。 3.血管性 发病多急骤,症状符合受累血管供血区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脑血管意外,注意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炎等。 4.占位性 起病多缓慢,进行性加重,颅高压及局灶体征,以肿瘤多见。 5.脱髓鞘 起病急,典型经过为复发-缓解交替,多灶性白质损害为主,如多发性硬化。 6.变性 起病缓慢进展,有好发年龄,选择性侵犯某一神经系统,如ALS、AD。 7.遗传性 多侵犯神经组织某一系统,儿童或青少年起病,可有阳性家族史(两代以上或同胞中有两个以上在相似年龄出现类似症状者高度提示遗传病)。如 DMD,结节性硬化等。 8.先天性 胎儿期发生,多数出生后即有,随年龄增大,病情逐渐达高峰,但有停止或好转趋势,如脑瘫。 9.营养代谢性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基础上出现比较固定的神经症状,原发病得到控制后神经系统症状有所好转,如糖尿病并发多发性神经病。 谢 谢 3.动眼、滑车、外展神经(Ⅲ、Ⅳ、Ⅵ) 主管眼球运动,一起检查 ①外观:观察眼裂、眼睑、眼球位置情况 ②眼球运动:有无活动受限、眼球震颤及复视 ③瞳孔:自然光下观察其形状、大小、直径 (<2mm缩小,>5mm扩大,正常3-4mm)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支配的眼肌 对光反射 检查者用手在两眼间遮挡,从一侧照射瞳孔,感光瞳孔缩小为直接对光反射,未感光瞳孔缩小为间接对光反射,注意两侧瞳孔对照比较。 光反射径路:光照→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 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缩瞳 调节辐辏反射 嘱患者平视远处,然后注视突然放于眼前的物体,正常反应为双眼球内收,瞳孔缩小。 4.三叉神经(Ⅴ) ①面部感觉: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注意周围型和核性节段型感觉障碍分布的区别,后者为洋葱皮样同心型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②咀嚼肌群运动:检查者双手分别按在患者两侧颞肌、咬肌上,并嘱其做咀嚼运动,注意肌营养、肌张力及肌力情况,以门齿中缝为基准,观察张口下颌有无偏歪(一侧损害,健侧翼肌把下颌推向患侧)。 绿-眼 支 红-上颌支 黄-下颌支 ③角膜反射:用捻细的棉花轻触角膜外缘引起双侧闭眼,同侧为直接角膜反射,对侧为间接角膜反射。类似的有结合膜反射。 角膜反射弧:触觉刺激→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闭眼 ④下颌反射:口略张开,检查者用叩诊锤叩击置于下颌中央的拇指,致下颌上提,正常一般引不出。 5.面神经(Ⅶ) ①外观:注意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情况。 ②运动:皱额、闭眼、鼓腮、吹哨、露齿完成情况,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瘫的比较,前者仅有对侧眼眶以下面肌瘫痪,而后者为同侧面肌全瘫。 ③味觉:舌前2/3 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6.位听神经(Ⅷ) ①蜗神经:用耳语或音叉粗测听力,音叉试验(C128-256)用于鉴别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 Rinne’s试验 用振动的音叉分别放于耳旁及用音叉柄端置于乳突部直至听不到音响,分别测试气导(AC)和骨导(BC)时间,正常为AC>BC,传导性聋为BC>AC,神经性聋虽为AC>BC,但两者均缩短。 Weber’s试验 用振动的音叉柄端置于前额中线,正常为音响居中,传导性聋时偏向患侧,神经性聋时偏向健侧。 ②前庭神经:有无眩晕、呕吐、失衡、眼震等。冷热水变温试验、转椅旋转试验。 7.舌咽、迷走神经(Ⅸ、Ⅹ) 这2对颅神经解剖和功能关系密切,一起检查 ①运动: 有无讲话声嘶、鼻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张口“啊”时观察咽肌有无萎缩、软腭位置、提升及腭垂偏歪情况。 ②感觉及咽反射:用压舌板触及咽后壁并观察作呕反应;舌后1/3味觉。 8.副神经(Ⅺ) 两侧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营养情况及耸肩(斜方肌)、转颈(胸锁乳突肌)是否对称有力。 9.舌下神经(Ⅻ) 伸舌是否居中,舌肌有无萎缩、震颤。 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与大脑之间,间脑病变大多无明显定位体征(中线结构),占位病变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常见病变部位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