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湖州市高三语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教育

2004学年第二学期湖州市高三语文 第二次模拟测试作文分析 一、作文题目 请以“色彩”为话题,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二、阅卷情况分析 (一)对话题的理解及立意 “色彩”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上的释意是(1)颜色;(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那么,按照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考生选择它的本意与引申意思来写作文都是不跑题的。事实上,基本上是没有考生跑题的! 然而,在立意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最好的立意一定是在话题的比喻意或引申意上展开,而在本意上做文章则是其次了。这一点很像话题“天空”与“我与空间”的立意角度。下面将本次作文中较好的立意列举如下,仅供各位老师与考生参考。 1、从“色彩”的释意(2)出发,来写人的诸多优良品质,比如珍爱生命、博爱善良、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奋斗不止、刚强不屈、淡泊名利等真善美的一面,来抨击强权政治、自私自利、趋炎附势、欺师灭祖等假丑恶的一面。在具体写作中,将“色彩”巧妙的融合在各种品质中,“拉来”历史英雄、文化名人助阵,将自己对生命意思的理解(强调“大我”)作了很具体的诠释。如下面的优秀习作《为个性着色》、《为生命着色》、《历史的色彩》等。 2、与以上立意相反,主张不要给生命着色,保持生命本来的色彩,活出“真我的风采”。实际上,只是立意角度不同,而主题还是殊途同归,与以上立意一致,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与世俗同流。例如:一杯清水,来自高山,没有任何色彩。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迎合客人的口味,往这杯水中加入各种“调味剂”,使之失却本来的纯净。而我们想要恢复它的纯洁,却是万分困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色彩,活出“真我的风采”呢? 3、从“色彩”的释意(1)过渡到释意(2),来写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面对生活的态度(强调“小我”),将自己的个性、好恶、追求等很好的与“色彩”结合起来,比如热烈的红色象征我对生活的热爱,蓝色或白色代表我的纯洁,绿色蕴涵希望等。此类立意虽好,在操作中能写好的却不多,不能将“色彩”与自己的追求水乳交融,很是肤浅。建议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主观情感或意志寄托在某种色彩鲜明的事物上,通过对该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主旨。 4、还有部分考生谈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的色彩(即乐趣)越来越趋于单调,来质问生命的意义。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立意。但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一部分考生能积极的面对,认为生命需要一个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唯厚积方可薄发,正如贾平凹在《白夜》中所说,“耐得住寂寞才是伟大哩!”这才是生活的本来“色彩”!这是很有深度的立意。而另一部分考生限于阅历不足与人生观的局限,未能将这个主旨很好的挖掘与阐释,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出消极的思想倾向。 当然,在考生习作立意是“色彩纷呈”的,有很多不能切中以上几点。比如仅写自然的色彩,将赤橙黄绿青蓝紫一一描写,略加点评,虽不脱离话题,却没有什么深意;再如通过写大自然的山水的色彩变化,来谈环境污染问题,好像也没有吃透命题者的意图,有打“擦边球”之嫌。 (二)问题及建议 1、文体选择 本次作文不适合写记叙文,而说理或抒情的散文更合适。考生也基本上是这种选择,如果写记叙文就只能运用象征手法来选择某种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还要扣住“色彩”,来记叙事件了,这是很难操作的,在批卷过程中给以高分的习作,也全部是说理或抒情的散文。因此选择合适的文体,量体裁衣是很有必要的。 2、材料运用 大多数考生能够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历史英雄、文化名人及具备特殊文化意义的物象,来实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使得习作较有文化品位。如屈原、荆轲、李白、岳飞、文天祥、王昭君等,再如“感动中国”的时代人物,还有飞蛾、蜘蛛、蜡烛等意想。但在材料运用上,有高下之分。有的能够有新意有深度的运用,有的就落入俗套。当然,还有一些考生,使用太多素材,而又不能很好的表达与衔接,没有详略,点到为止,有“堆砌”之感。 总是感慨学生的习作中缺乏好的语言,缺乏有说服力的材料,其实,不是学生没有,只是想不到用。比如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中外文学史上的作家;再如学生都喜欢唱歌,那些语言和内容都很美的歌词;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或听到过的感人事迹,自己得意的习作等。然而,更多的考生不能由话题深入思考,调动平时的资源入文,写作时举步维艰。因此,在最后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自己的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3、主题与话题 考生基本能做到扣主题,却在扣话题上没有到位,不能实现主题与话题的完美“接轨”。我们说,一般情况下,开篇与结尾都要做“主题与话题接轨”的表述

文档评论(0)

壹拾佰仟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