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管理090630煤科总院--宁宇研讨
研究井下、地面,采煤采气协调开发技术,把高瓦斯煤层转化为低瓦斯煤层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与装备。 研究探测矿井小构造和瓦斯富集区的地球物理方法及装备。 完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技术,提高预报准确性;研究延期突出的预测和预防技术。 突破煤层自然发火初期的预测预警技术,研究基于气味检测技术的早期预测方法。 研究矿井隐伏导水构造长距离精细探查与空间定位技术与装备;研究探测老空区的空间展布、位置、深度、富水状态等关键信息的高精度物探技术。 研究应对煤矿突发瓦斯异常涌出的技术对策,提高处置因冲击地压、初次放顶等引发瓦斯涌出异常的能力。 研究煤矿安全产品与装备的安全检测检验关键技术,提高安全装备的保障能力。 突破煤矿抢险救灾、事故调查、物证分析、模拟验证等关键技术,提高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图12 2008年各类型煤矿事故基本情况 顶板 , 1032起, 52.8% 瓦斯 , 182 起, 9.3% 机电 , 106起 , 5.4% 运输 , 348 起, 17.8% 放炮 , 39起 , 2.0% 水害 , 59起, 3.0% 火灾 , 11 起, 0.6% 其他 , 177起 , 9.1% 运输 , 400 人, 12.4% 放炮,55人, 1.7% 顶板,1222人, 38.0% 瓦斯 , 778人, 24.2% 机电 , 109 人, 3.4% 水害 , 263人, 8.2% 火灾,111人, 3.5% 其他,277人, 8.6% 瓦斯事故危害性大,顶板事故发生率最高 2001~2006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重大)事故中,瓦斯事故占80%,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中,瓦斯事故占83%; 24起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中,瓦斯煤尘事故21起,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88%和90%。 顶板事故发生率最高(占事故总起数55%),死亡人数最多( 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43%)。 瓦斯事故危害性最高(平均每起事故造成3.30人死亡) 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6%和69%。 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中,瓦斯、顶板和水害事故占90%以上。 三、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 (2)采掘工作面事故最多 近年来的数据表明,国有煤矿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的事故中,采掘工作面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75%以上;其中掘进工作面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40.92%和42.62%; 2008年17起重大以上瓦斯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发生11起,占65%;25起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16起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占64%。 三、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 (3)小煤矿事故多发、非法开采矿井安全问题严重 2008年乡镇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74%和73。4%, 2007年为72.7%和76.6%; 2008年38起重大以上事故中,违法生产矿井20起,死亡361人,分别占重大以上事故总量的52.6%和51.1%;非法矿井3起,死亡73人,分别占重大以上事故总量的7.9%和10.3%。 三、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 (4)安全生产发展不平衡,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2008年26个产煤省区中,有20个地区死亡人数减少, 6个省市同比上升。 贵州、四川、山西、重庆、湖南、河南等6个地区煤矿死亡率仍较高,人数超过250人,6省市共死亡1925人。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数的60%。 一大批矿区百万吨死亡率已降至平均水平以下,神东、兖州等矿区安全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些矿区百万吨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图13 中国煤矿百万吨煤死亡率地理分布 四、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1.自然条件差、伴生灾害多,容易引发事故 我国大陆是由众多小型地块多幕次汇集形成,煤盆地经受了多期次、多方面、强度较大的改造,“先天性”条件较差。 正因为这种地质构造,造成我国地质灾害严重。 大地构造的特点决定了煤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井工矿的生产条件又增加了安全生产的难度。 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占36%,地质构造简单的只占23%。 图14 早二叠世全球古地理简图 图15 后侏罗纪全球古地理简图(1.52亿年前) 图16 中国大地构造简图 JG.准噶尔地块;TH.吐哈地块;IL.伊犁地块;TR.塔里木地块;MZ.马鬃山地块;HB.好比如地块;TA.塔河地块;JM.佳木斯地块;SL.松辽地块;AL.阿拉善地块;MQ.中祁连地块;TD.达肯达坂地块;QD.柴达木地块;NC.华北地块;SC.华南地块;HN.海南地块;QT.羌塘地块;LS.拉萨地块;HM.喜马拉雅地块;BS.保山地块 由30多个地块组成 中国现今地壳运动基本上受喜马拉雅系统和太平洋系统的共同影响 图 17 亚 洲 大 地 构 造 简 图 图18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位移矢量图 四、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