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新人教版选修4.docVIP

【世纪金榜】(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新人教版选修4.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金榜】(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新人教版选修4

【世纪金榜】(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新人教版选修4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摘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在历史上赢得普遍赞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的过失。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得出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的渲染;“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第(2)题结合材料二得出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等。 答案:(1)原因: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的渲染;“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2)过失: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为支持分裂战争,实行战争经济政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长期的战争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2.(2016·赣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觏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和誉满东南的著名学者。他生活的时代,变革成为当时士人的共同认识和追求。一生著述颇丰,涉及儒家思想的方方面面,而贯穿其全部学术思想的鲜明特色,是他在《上孙寺丞书》中所说的“以康国济民为意”。他在《潜书》《礼论》《平土书》《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庆历民言》《周礼致太平论》等系列文章中,首次系统提出变革社会、富国强兵的主张。这些主张与后来王安石变法思想的诸多方面都不谋而合,若单就理论论说而言,李觏的思想则更加系统而有条理。 ——摘编自李华瑞《北宋改革的先行者》 材料二 时人余靖说:“李觏,博学通识,包括古今。潜心著书,研极治乱,江南儒士,共所师法。”这个评价看到了李觏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关注。   时人祖无择说:“《庆历民言》皆极当时之病,真医国之书耳。”“真医国之书”道出了李觏救治时弊、经世致用的思想特点。  ——摘编自王国轩《李觏的历史及思想定位》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觏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李觏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中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北宋中期的基本情况即可。第(2)题第一问主要内容,由材料一得出主张社会改革,理财富国强兵等。 答案:(1)背景:北宋中期,统治危机严重,社会矛盾丛生,内忧外患严重;社会经济文化正逐步走向繁荣;变革成为当时士人的共同认识和追求。 (2)内容:主张社会改革,理财富国强兵;以儒家思想在其学术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强调“安民”和“济民”;反对(或主张抑制)土地兼并。 地位:是北宋改革的先行者;著名的思想家,思想系统而有条理;学术探索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后来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思想对社会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3.(2015·武昌调研)张载(1020—1078年),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的名言。 材料一 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天地之性是至善至美的圣人之性,气质之性受人们禀气条件的限制,包含饮食男女的自然本性,故而有善有恶。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通过学习,明了物性,通晓人性,通达天性。)“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思想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解析】第(1)题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