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专业材料第1-6章分解.ppt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专业材料第1-6章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科学分析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熊金平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 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制备方法与性能的关系 材料的制造、使用和创新 2 材料的分类 按材料种类分类: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的分类: 按材料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制造房屋,桥梁,机器等结构—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具有某种特殊性质 材料的分类: 功能材料: 能源材料:电极材料,贮氢材料,光电转换材料 信息材料:半导体,光纤,电缆、 生物医用材料:人工关节,人造血管,人造器官 磁性材料:电机定子、转子材料,磁性存贮材料 环境材料:清除污染,可降解,环境友好材料 光学材料:透镜,黑体材料 催化材料、吸波材料、含能材料、智能材料 材料的分类 天然材料: 石材,木材,蚕丝,皮革 传统材料: 钢铁、水泥、陶瓷、玻璃、通用高分子材料 、纺织材料 先进材料: 航空材料、航天材料、核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能源材料 非晶态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 3 材料研究方法的涵盖内容 力学性能: 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弯曲与扭转强度、疲劳寿命、硬度、弹性模量、磨损抗力、高温持久强度、蠕变极限 塑性-应变、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应力腐蚀断裂韧性 物理性能: 材料热学性能(热分析、膨胀分析等) 材料电学与磁学性能(电阻测量、热电势分析、磁性测量等) 材料光学性能(光学测量、折光率、光发射行为、光谱分析等) 材料其它物理性能(内耗分析、同位素分析、超声波探测、声发射、 红外探测、流变性能测量、分子量及其分布测量等) 材料化学组成: 材料结构、缺陷、表面及界面: 材料的化学与电化学性能 4 研究材料结构、成分的主要方法 按分析内容和目的分类: (1)材料微观形态分析技术 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场离子显微镜FIM, 观察材料表面与内部形态、组织结构、晶体缺陷、夹杂物 原子组态与原子排列、分子组态 研究材料结构、成分的主要方法: (2)原子组成与原子状态分析技术 电子探针EPMA,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光电子能谱UPS,二次离子质谱SIMS,离子散射谱ISS 卢瑟福背散射RBS,原子探针AP 材料组成元素与分布,偏析,价态,电子状态,化学键强度 研究材料结构、成分的主要方法: (3)结构分析技术 X射线衍射XRD,电子衍射TED,低能电子衍射LEED,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 中子衍射ND,近吸收边X射线精细结构分析NEXAFS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原子与分子排列 研究材料结构、成分的主要方法: (4)分子结构、表面与薄膜特征分析技术 红外光谱IR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椭圆偏振光分析 表面原子结构与排列,分子结构,吸附结构,薄膜性质 研究材料结构、成分的主要方法: (5)超精细物理化学结构分析技术 穆斯堡尔谱MS,核磁共振NMR, 正电子湮没分析PAT,核反应分析NRA 核物理效应——电子结构、电子密度、超精细力场、 电场、磁场,空位型缺陷 在上述各种材料研究方法中,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显微镜(TEM、SEM)是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两类方法,对各类材料的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 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一章 X射线物理学基础 第一节 X射线本质 X射线基本性质 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波长很短,在0.1~10nm范围内 用于衍射分析的X射线波长范围为0.05~0.25nm x射线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 X射线的产生 直流高压 阴极 热电子 电场作用 阳极 碰撞 产生X射线 二、连续X射线谱 4连续谱总强度(I)与u,i,z三者之间的关系 特征X射线谱 特征X射线谱 3、特征X射线 标识谱的强度表达式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质量吸收系数 X射线的真吸收 吸收限的产生原因: 随入射X射线波长减小,其能量增大,当入射X线能量恰好等于从吸收体物质的某种原子中激发出某一能级上的电子所需的电离能时,该种电子被大量电离,而消耗大量入射光子,故反映为吸收系数突增。 滤波片利用此现象: 滤波片元素的原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