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老王》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老王》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老王》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离骚》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文本内容,理解必要的字词句式等知识点。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亦是难点所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采用文言文一贯的教学方法,同时渗透诗歌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抒发,以期深度解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由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导入。其中有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这里的风指的是十五《国风》,骚指的是《离骚》。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离骚》。 教师出示有关《离骚》和屈原。 在讲《离骚》之前我们很有必要讲《离骚》是属于一种叫做“楚辞”的诗体形式。 1、讲解“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九歌》(11篇)、《天向》、《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 如果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源头的话,那么《楚辞》乃是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浪漫主义的特征是:通过幻想、夸张、离奇的情节表现出情感来。 《楚辞》的形式特点是:句末多用“兮”字来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2、讲解《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共373句,2400多字,“可与日月争光”的浪漫主义的杰作。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关于离骚命题之意,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 3、讲解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二、听录音,初读文本(翻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为一节,课文24句为《离骚》的前六节。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第二部分(第9—12):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喻)。 第三部分(第13—24):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君王昏聩、国家动乱的担忧。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 四、研读文本,体会感情 (一)、研读第一部分。 1、课本上的对话栏中说这部分“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请说说看,这三点分别是哪几句写出来的? 明确:课文中第1—2句写自己高贵的出身,第3—4句写自己降生的祥瑞,第5—8句写自己美好的名字。 2、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写自己高贵的出身:从远祖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王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高贵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写自己出生的祥瑞:诗人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诗人对自己在这个时候降生充满自豪。 (3)、写自己美好的名字:诗人自述父亲给他起的美好名字,这个名字中包含着父亲对他品德的美好期望,诗人也把这作为自己美好人格的准则。 这三点共同表现出作者高度的庄重自爱。 (二)、研读第二部分 课本上对话栏中说“内美”句承上,“修能”句启下。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内美”承上是指第1—8句中所说的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的。诗人并未满足,依然“重之以修能”。“修能”句启下,第11—12句就用采集香花美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把江离与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习。因此“内美”和“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