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薄膜的沉积技术详解
第七章 薄膜沉积技术 对薄膜的特殊需求。 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电流密度大的特点。 薄膜厚度范围:20nm---2um 工艺制作方法:PVD,CVD,电镀和阳极氧化法。 沉积技术的发展 7.1薄膜生长过程 一、薄膜的生长过程: 两个阶段:新相的成核与薄膜的生长 1、成核阶段 在薄膜形成的最初阶段,一些气态的原子或分子开始凝聚到衬底上,从而开始了所谓的形核阶段。由于热涨落的作用, 原子到达衬底表面的最初阶段,在衬底上成了均匀细小、而且可以运动的原子团(岛或核)。 当这些岛或核小于临界成核尺寸时,可能会消失也可能长大;而当它大于临界成核尺寸时,就可能接受新的原子而逐渐长大。 2、薄膜生长阶段 一旦大于临界核心尺寸的小岛形成,它接受新的原子而逐渐长大,而岛的数目则很快达到饱和。小岛像液珠一样互相合并而扩大,而空出的衬底表面上又形成了新的岛。形成与合并的过程不断进行,直到孤立的小岛之间相互连接成片,一些孤立的孔洞也逐渐被后沉积的原子所填充,最后形成薄膜。 二、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岛状、层状和层状-岛状生长模式 1、岛状生长(Volmer-Weber)模式 : 被沉积物质的原子或分子自己相互键合,而避免与衬底原子键合,即被沉积物质与衬底之间的浸润性较差;金属在非金属衬底上生长大都采取这种模式。 2、层状生长(Frank-van der Merwe)模式: 被沉积物质的原子更倾向于与衬底原子键合,即被沉积物质与衬底之间浸润性很好,因此,薄膜从形核阶段开始即采取二维扩展模式,沿衬底表面铺开。 3、层状-岛状(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 最开始一两个原子层厚度的层状生长之后,生长模式转化为岛状模式。 根本的原因:归结为薄膜生长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消长。 三种不同薄膜生长模式的示意图: 三、导致生长模式转变的三种物理机制 1、虽然开始时的生长是外延式的层状生长,但是由于薄膜与衬底之间晶格常数不匹配,因而随着沉积原子层的增加,应变能(应力)逐渐增加。为了松弛这部分能量,薄膜在生长到一定厚度之后,生长模式转化为岛状模式。 2、在Si的(111)晶面上外延生长GaAs,由于第一层拥有五个价电子的As原子不仅将使Si晶体表面的全部原子键得到饱和,而且As原子自身也不再倾向于与其他原子发生键合。这有效地降低了晶体的表面能,使得其后的沉积过程转变为三维的岛状生长。 3、在层状外延生长表面是表面能比较高的晶面时,为了降低表面能,薄膜力图将暴露的晶面改变为低能面,因此薄膜在生长到一定厚度之后,生长模式会由层状模式向岛状模式转变。 7.2 PVD—蒸发 真空蒸发:利用蒸发材料在高温时所具有的饱和蒸汽 压进行薄膜制备。 优点:工艺及设备简单,淀积速率快; 缺点:台阶覆盖差,薄膜与衬底附着力较小,工艺重复性不够理想。 瞬间蒸发 沉积其组分具有不同的蒸气压力的膜层的方法。 用于合金、金属与介质的混合物及化合物的蒸发沉积。 灯丝材料的选择:用铱代替首选的钨 缺点:蒸发在低真空条件下,造成蒸发期间蒸发粉的气体成分太高。 7.3 PVD--溅射 适应于沉积所有材料:金属、合金、半导体和绝缘材料。 定义:具有一定能量的入射离子对固体表面轰击时,入射离子在与固体表面原子的碰撞过程中发生能量和动量的转移,并可能将固体表面的原子溅射出来。 溅射方法:直流、射频、磁控、反应、离子束、偏压等溅射; 7.4 CVD沉积原理及特点 A:定义:指使一种或数种物质的气体,以某种方式激活后,在衬底发生化学反应,并淀积出所需固体薄膜的生长技术。 B:沉积原理: 用CVD法沉积硅薄膜实际上是从气相中生长晶体的复相物理—化学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反应物分子通过输运和扩散到衬底表面。 反应物分子吸附在衬底表面。 吸附分子间或吸附分子与气体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晶核 晶核生长-----晶粒聚结----缝道填补-----沉积膜成长。 7.5 离子束沉积 离子束加工的物理基础是离子束射到材料表面时所产生的三个效应,即撞击效应,溅射效应和注入效应。 7.5.1 离子束溅射沉积(IBSD) 有两个独立的离子束源(双离子束沉积):一个离子束源射向靶产生溅射材料,持续薄膜的沉积;另一个聚焦于基片提供辅助离子,帮助形成较好的膜特性。 7.5.2 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在气相沉积的同时,进行离子束轰击混合以改善薄膜性能的方法。 7.6 脉冲激光沉积(激光烧蚀): 工作原理:是一种利用激光对物体进行轰击,然后将轰击出来的物质沉淀在不同的衬底上,得到沉淀或者薄膜的一种手段。 PLD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激光辐射与靶的相互作用 2. 熔化物质的动态 3. 熔化物质在基片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