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司机岗位安全培训汇总.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月11日12:00左右,翁绍秋驾驶取样用电动三轮车到储运部天然石膏堆棚进行水渣原料的取样作业,翁绍秋到达现场后将车辆停放在8-9跨位后,即走到下料口右手侧位置进行取样作业。约1分多钟后回到车辆停放区域,便发现车辆已被装载机压坏。 11:45分左右,苗向阳吃过中午饭回到天然石膏堆棚进行正常下料作业。作业至12:00左右,苗向阳在驾驶装载机倒车进入石膏堆棚过程中,听见响声,于是立即踩刹车,并看见有一个货车司机过来向他要过磅卡,而且向他提示装载机尾部。苗向阳随机停机下车,发现一辆电动三轮车已被压坏。 本次事故共造成一辆电动三轮车报废,未造成人员伤亡。 装载机作业事故回顾——事故经过 1、取样人员把取样车辆停放在堆场内,处于装载机作业区域,而且停放的位置较偏,是装载机作业的盲点; 2、取样人员进入堆场作业前没有与装载机司机进行确认,装载机司机不清楚其作业区域内环境有变化; 3、堆场内待卸车辆多,工作量大,且堆场卸料规划不合理; 4、装载机司机作业时未能有效确认周围环境。 装载机作业事故回顾——事故原因 1、取样人员的车辆应在指定位置停放,禁止将取样车辆停在堆场作业区内。 2、取样人员进入堆场取样前,应与堆场内作业的装载机司机通过打招呼等方式进行确认,待装载机司机给出明确回应(响1声喇叭或停止作业)后,取样人员方可进入堆场进行作业。 3、取样人员进入堆场内作业时必须穿反光衣。 4、为了使堆场卸料、拢堆作业更加有序规范,建议同品种原料进入堆场卸料的车辆不超过3辆;保安放行车辆时应提醒司机不要在堆场内随意走动,必须下车时一定要戴好安全帽和反光衣。 5、货车司机卸料后向装载机司机取过磅卡时,也必须与装载机司机进行确认,得到装载机司机的明确回应后,方可上前领取过磅卡。严禁在装载机作业时攀爬装载机。 6、装载机司机应加强车辆驾驶技能的培训,按规定进行车辆维护保养,确保车辆性能稳定。 装载机作业事故回顾——事故防范措施 装载机碾压事故图片 装载机碰撞事故图片 装载机碾压事故图片 装载机作业注意事项 1、装载机作启动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作业半径内的人员、设备的运行情况,必要时鸣笛; 2、夜间作业时灯光齐全,注意制动系统、油路等部位的运转情况; 3、在装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行驶速度,不得超过规定行驶速度; 结束语 谢谢大家的耐心学习,希望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遵章守法,努力去践行安全理念,实现自我的价值。 第一PPT模板网 装载机司机岗位 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培训的目的 提高安全意识,这是培训的主要目的; 了解本岗位的不安全因素,增强避免事故的能力,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提高广大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自觉性; 广大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水平,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要求和预防、处理事故的能力。 一、员工的安全意识 培训的内容 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谁更重要? 没有安全知识,员工就会稀里糊涂受伤害;没有安全知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 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有了安全意识,人们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安全就会有保障。 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明白“安全为了谁”,才能找到安全意识之母、安全工作之魂。 安全意识是一项硬指标 统计显示,9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原因引起的。而根据有关部门针对大中型企业近3年来发生的事故所作的另一项统计显示,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 安全意识不强,必将酿成安全事故。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首先弱在他们“安全第一”的意识没有建立。“安全第一”是世界通行的公理,应该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但却弱在“预防为主”的意识没有落实。 “安全第一”意识的体现,就是“预防为主”,不能等到大难临头再去考虑“安全第一”。 人们之所以做不到“安全第一”,之所以没有“预防为主”,根本在于主动性不够,在于不知道“安全究竟为了谁”。 如果人人都把安全当作是别人的事,不把自己作为安全的主体,没有了主动性,员工安全意识的普遍薄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法则一: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 什么是安全知识?就是人们面对风险时,知道该怎么做,包括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安全常识等等。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调查,我国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7%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 我国国民的消防安全素质的抽样调查显示,将近50%的民众在火灾发生时不懂得如何逃生自救,52%的人甚至不认识消防安全标志。 有些人就是不知道,旋转的部件不能碰,高压容器会爆炸,这就是安全知识不具备。 法则一: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 每个员工都要明白,只要是合法经营的企业,都是在政府监管之下,具备基本安全设施的。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