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镇痛治疗机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射频镇痛治疗机制一、物理机制:频率:射频治疗的交流电频率大于460Hz,是非生理电频率。这种超高频的电流不会干扰身体生物电,对人体是安全的。射频发生器通过针型电极引导连续放射的电流,在温差电偶电极间产生一束高频电流,通过一定阻抗的组织时使组织内离子在高频电流作用下发生振动,与周围质点相互摩擦而产生热量,切割该组织并使该组织蛋白质凝固。调节射频输出功率的大小,使针形电极处的神经组织局部达到所需的温度和形成一定范围的组织凝固灶,可影响痛觉信号的传导和阻止疼痛的发作。物理作用:射频镇痛仪有监控功能,如:自检、神经刺激、电流、电压、功率、温度、阻抗、热凝模式甚至加热曲线图等。通过调节发生电流量的大小与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控制针尖加热的温度、时间,起到控制热凝面积的大小。将穿刺针进入靶点,然后把传递电流和反馈针尖温度的温差电极放入套针中,在靶点上形成热凝球体。当温度固定时,所用射频套针裸露针尖的长短或直径的大小均与损伤范围的直径成正比。传导至神经以诱发其感知放电所需的刺激电压的大小,与电极距神经的远近成反比。通电进行神经刺激时,若电极正好在神经上,引起神经放电的50-100Hz频率的最小电流是0.5mA左右,相当于在500欧姆电阻上有0.25V的电压。如果刺激电压越低,获得的感觉刺激越强,则表明电极距神经越近。一般认为,最适当的神经热凝距离是3mm以内,所以刺激电压应在0.3-0.6V。电压小于0.3V诱发感觉刺激时,电极可能在位于神经中。电压增到2V才感觉到痛刺激时,电极可能距神经0.5cm以上。低频率的电流会刺激运动神经元诱发肌肉搐动,将运动刺激电压调节至感觉刺激阈值的2倍以上而不出现肌肉搐动,或者2Hz频率、2V电压仍无肌肉运动,则可推测针尖附近0.5cm以内无运动神经经过或运动神经处于髓鞘的保护下,此时,加温热凝感觉神经治疗疼痛不会伤及运动神经。射频电极在体外加热60-65度时出现蛋白凝固,80度时组织起焦痂反而影响热凝的范围,高于85度可引起组织细胞的沸腾、脱水甚至烧焦和缩小热凝范围,高于90度可能引起靶点组织过热和拨出电极时组织撕裂。在特定的温度下,热凝范围的大小与持续加热和时间呈线性关系,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即不再增高。电极尖端温度75度时最大损伤发生在40秒,超过60秒后损伤面积不再进一步增加。因此希望热凝面积达到最大范围时,主张逐步提高加热的温度,到达预定温度后再持续60秒,长于80秒的热凝不会提高热凝效果反而增加不良反应。射频损伤大小与针尖的非绝缘段的长度、电极直径加热温度、电流通过时间、电极周围组织的特点等因素有关。影响射频镇痛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因素:1、神经纤维与电极的距离,距离越大损伤越小。2、神经根和神经节的大小。3、有无脑积液或血液,因脑积液可作为绝缘体和散热体,血流可带走热能,但也有认为脊液可使热损更均匀,热凝效果更好。4、有无硬脊膜起绝缘作用。5、热凝的温度,Kleef等发现40-67度的射频同样有效,温度大于45度时可引起神经传导阻滞和治疗慢性疼痛。二、生理机制:1、神经纤维直径与射频热凝温度:周围感觉神经有两类不同直径的神经纤维:一是:有髓的Aδ纤维直径3-4μm和无髓鞘的C纤维直径0.5-2 μm。管痛温觉传递,对热的耐受性差,高于60度时易破坏。二是:直径6-17 μm的Aα纤维和Aβ纤维,管触觉传递,对热的耐受性强,温度高达75-80度时仍能保持其传导功能。热损伤可选择性破坏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而其它神经功能不受影响,奠定了射频治疗疼痛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神经纤维髓鞘与射频热凝温度无髓鞘的神经纤维容易受热损伤,因无髓鞘神经纤维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没有髓鞘的隔绝和保护。神经纤维在41-45度时开始出现传导阻滞,60度时Aδ和C纤维传导被阻滞,70-75度时被破坏,但传导触觉的Aα和Aβ纤维的功能被保存下来。热损伤30分钟后,血管内膜结构和肿胀变化。8H后一些轴突结构破裂和表现早期勒变性。24h后破坏现象更明显。1周内发生完全脱髓鞘和轴突的沃勒变性。3周后小纤维再生。12周出现连续的髓鞘再生和轴突变大。三、射频热凝镇痛机制Kleef和Slappendel在持续90秒的射频研究中,发现40度与67度的射频同样在效,当温度大于45度时可引起神经传导阻滞,治疗慢性疼痛。四、脉冲射频镇痛机制有两种机制参与:热性神经破坏作用和射频电场的神经调节作用。Sluijter发现脉冲射频可治疗神经性疼痛,脉冲射频电流在神经组织附近形成高电压,但电极尖端温度不超过42度,不会破坏感觉和运动功能。脉冲射频能增加脊髓后角和后根神经节及脑组织B-内啡肽等镇痛物质,并能抑制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反应。提示脉冲射频可能通过改变中枢镇痛物质或神经髓鞘中的传递结构而发挥镇痛作用。1、激发了处理疼痛信号传入的中枢疼痛通路的可能性改变,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