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章茅盾
第9章 茅盾与《子夜》
这一讲是茅盾与《子夜》,在我们的主教材和作品选中对茅盾的创作与他的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今天我们尝试着和学员们一块来阅读茅盾的《子夜》等作品,同时我们也给出大家一个阅读思考的角度,你觉得从《蚀》到《子夜》再到《腐蚀》,茅盾对新女性的描写都有些什么变化?茅盾笔下的新女性与鲁迅、丁玲,以及后来的巴金、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有什么异同?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幼年受到较开明的家教。191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年预科毕业。他父亲去世较早,遗嘱中希望他以后能成为实业家,但他却走了截然不同的路,成了写实业家的文学家。在小说领域内,他彻底改变了“五四”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他的中长篇小说从《蚀》三部曲到《子夜》是30年代长篇艺术的高峰。 茅盾是他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茅盾”由“矛盾”而来。“茅盾”这笔名暗示他的矛盾:第一是社会活动家与艺术家的矛盾,他实在是想做社会活动家,大革命的失败却把他打入了艺术家的行列。《幻灭》、《动摇》是他以艺术家的体验去写的,《追求》的失败正在于他摆脱了幻灭情绪,走向乐观,政治热情又压抑了艺术气质。第二是男人气与女人气的矛盾。茅盾想做一个拯救人世间的伟男人,可他气质却有女人气。 这可能跟他父亲的早逝有关。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看到《蚀》扉页上茅盾的照片后就说“像一位年轻的女士”。《蚀》中写得最好的是女人或男人的软弱面。他似乎更擅长写弱者或强者的弱面。第三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理智的作用使他有社会分析的倾向,而沉湎于情感体验时就步入了艺术之境。 茅盾的小说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三十年代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第一阶段的故事》,四十年代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等。散文代表作有《卖豆腐的哨子》、《雾》、《虹》、《雷雨前》、《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他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从幻灭小说到社会剖析小说再到暴露小说的特点。幻灭小说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出现的一种表现革命的失败、追求的失败以及作家自身幻灭感的小说。茅盾创作一开始就是写的幻灭小说,《蚀》三部曲的第一部《幻灭》即是一部典型的幻灭小说。《幻灭》写的是主人公静女士在读书、恋爱与革命上的幻灭感。《幻灭》(发表于1927年9-10月《小说月报》18卷9-10期)重点描写了以女青年章静在大革命时期的一段坎坷生活。静女士是上海S大学的学生,她和同学抱素相爱后,发现抱素是一个军阀的暗探,而且已经有爱人,陷入了悲哀的泥潭。在同学史俊等人的鼓励下,投奔当时革命的圣地汉口,加入了革命的行列。不久,她又产生幻灭,在短短的两个月中,换了三次工作,在医院当护士时,遇到一位斯文温雅的北伐军连长强唯力,再一次燃起了爱情的火花,认为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愉快的生活。可是好景不常在,强连长又要回军队去了。小说不但写到了雄壮的北伐誓师典礼,而且还写到了刚刚发生不到一个月的南昌起义。作品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引起普遍注意,既是茅盾小说创作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这部作品的主要成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透过未经世故、富于理想的静女士与看透人生、玩世不恭的慧女士对革命的不同感受,来反映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特别是他们在革命前夕的亢奋情绪和革命到来时的幻灭心理及其变化。在对慧的描写中,作者借助慧的个人身世和性格历史,真实地展示了她性格发展的逻辑,把她报复主义的病态心理写得合情合理,具有真实生动的立体感。 《动摇》写1927年春夏之交湖北武汉附近一个县城里左右派的政治搏斗,老奸巨猾的劣绅胡国光利用卑劣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篡夺了县党实权,而方罗兰等左派的软弱动摇致使右派越发疯狂。最后,这个县终于被反革命势力夺去了。《动摇》是经过冷静思索,比较有计划写的,虽然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但作者的目的却是要借写武汉政府管辖下湖北一个小县城里发生的事情,来影射武汉大革命的动乱,……是要写大革命时期一部分人对革命的心理状态,他们动摇于左右之间,也动摇于成功或者失败之间(茅盾:《从牯岭到东京》,《小说月报》19卷10期)。《追求》与前两部一样,也是粘着题目写的。本意是要写一群青年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的幻灭和动摇后,重又燃起希望的火炬去追求光明,但创作中又听到了许多朋友在左倾盲动路线造成的失败中,莫名其妙地牺牲和被捕,临时改变了计划,写成个个都在追求,然而都失败了。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女青年章秋柳的形象,她竭力想振作起来,改变自己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灰色生活,但又陷入了追求享乐和肉欲刺激的泥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干脆以自己以前所厌恶的报复主义作为武器。《追求》写大革命失败后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