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换元积分法技术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15 求 解 说明 当被积函数是三角函数相乘时,拆开奇次项去凑微分. 例16 求 解 因为 所以有 例17 求 解 因为 所以有 (1)若 m,n中至少有一个为奇数时,当m为奇数时,可将sinxdx凑成 -dcosx,并把被积函数化为关于cosx的多项式函数; 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3)若m,n均为偶数时,可用半角公式降幂后再逐项积分. (2)当n为奇数时,可将cosxdx凑成dsinx,并把被积函数化为关于sinx的多项式函数,然后逐项按幂函数计算不定积分. 例18 求 解(一) 解(二) 解(三) 问题 解决方法 改变中间变量的设置方法. 过程 令 (应用“凑微分”即可求出结果) 二、第二类换元法 例如 求 解 令 例19 求 解 令 则有换元公式 定理2 例20 求 解 令 例21 求 解 令 3.还原:把x= φ(t)解出其反函数t= φ-1(x)并将其带回解出的原函数Φ(t)中,还原为原积分变量x的函数即得答案为Φ[φ-1(x)].即 1.换元:选择适当的变量代换 x= φ(t) ,要求φ(t)单调且有连续的导数又 φ(t) ≠0,则 2.积分:换元后的不定积分 ,可以直接或通过变形直至最后求出原函数Φ(t) .即 第二类换元法求不定积分的步骤: 例 求 解1 令 解2 例22 求 解 令 例23 求 解 令 例24 求 解 令 说明 以上几例所使用的均为三角代换. 三角代换的目的是化掉根式. 一般规律如下:当被积函数中含有 可令 可令 可令 注意:所作代换的单调性。对三角代换而言, 掌握着取单调区间即可。 补充基本积分表(1) 补充基本积分表(2) 三、小结 两类积分换元法: (一)凑微分 (二)三角代换、根式代换 基本积分表(2) 数学教研室 第五章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直接利用基本积分表和变形所能计算的 不定积分是非常有限的,为了求出更多的积分,需要引进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在微分学中,复合函数的微分法是一种重要的 方法,不定积分作为微分法的逆运算,也有相应的方法。 前 言 本节和下节就来介绍求积分的两大基本方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利用中间变量的代换,得到复合函数的积分法——换元积分法。通常根据换元的先后,把换元法分成第一类换元和第二类换元。 引例1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 令 一、第一类换元法 说明结果正确 将上例的解法一般化: 设 则 如果 (可微) 将上述作法总结成定理,使之合法化,可得 ——换元法积分公式 第一类换元公式(凑微分法) 定理5.2设 ,u=φ(x)可导,则有换元公式 注: ① 若已知 则 意义: 中的 换成另一个 的可微函数 后,式子仍成立. ——积分的形式不变性 ②由定理可见,虽然 是一整体记号,但可把 视为自变量微分 ——凑微分 例如 解 例如 求 解1 于是有 凑微分 求积分 回代 解2 求积分 回代 解3 观察重点不同,所得结论不同. 凑微分法的基本思路: 与基本积分公式相比较,将不同的部分—— 中间变量和积分变量——变成相同 步骤:凑微分;换元求出积分;回代原变量 第一类换元法求不定积分的步骤: 3.还原:把u= φ(x)代入已求出的F(u)+C中,还原为原积分变量x的函数即得答案为F[φ(x)]+C 1.换元:若能将被积表达式化为 的形式,作变量代换 ,于是有 2.积分:换元后的积分变量是 u,若被积函数为f(u)是容易积分的. 即如果容易求得F(u) ,使得 ,则 上述过程可表示为: 上述过程可简写为: 例如 求 解1 于是有 凑微分 求积分 回代 解 思考 例2 求 解 常见的积分类型总结如下: 常见的积分类型总结如下: 例4 求 解 又如 求 例如 求 解 例6 求 解 例如 求 例7 求 解 因为 所以 例8 求 解 因为 ,所以 例9 求 解 因为 ,所以 例10 求 解 例11 解 例12 解 注意: “分子拆项” 是常用的技巧 例13 练习 解 例14 求 解(一) (使用了三角函数恒等变形) 解(二) 解(三) 类似地可推出: 数学教研室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